近日,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的甲鱼专业养殖户石根强成了当地的大名人。 他养殖的中华鳖自今年9月上市以来,市场价格高达180元/公斤,供不应求。 他的收入已超过3000万元。 为什么别人的龟卖到30元/斤却无人问津,而他的龟却卖到“天价”?
2006年5月,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开始“城校合作”,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 浙江大学直接为湖州市引进科技和人力资源。 石根强很快就得到了在当地工作的浙江大学畜牧科学院水产养殖专家徐海生副教授传授的“绝招”:采用温室养殖与外塘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分段养殖模式,在同时采用生物生态净化技术对养殖废水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这些吃小杂鱼、蜗牛甚至南瓜、胡萝卜,在清水塘里养了三年的生态老龟,自然可以被吃混合饲料,在温室里养了八九个月的温室龟卖掉了。在投放市场之前。 卖不出好价钱。 石根强的成功,让很多苦苦挣扎的龟农重新燃起了致富的希望。
在湖州市吴兴区和浙江各地农村,专家教授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 近年来,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我省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科技支撑。 通过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我们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希望领域的丰硕成果。 几年来,一大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合作项目和示范基地落地实施。 于是,色彩缤纷的蚕茧、可以美容的大米、打不碎的西瓜、子弹打不穿的桑枝地板……新产品纷纷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万亩茶叶出口及深加工基地、万亩玉米基地、万亩瓜类产业化示范基地、万亩蚕桑科技示范园、万亩蔺草基地、千亩万亩葡萄基地、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示范园……每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都以科技的神奇力量引领着石根强走上了致富之路。 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城校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与实践,催生了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湖州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结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近日印发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还指出“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县政府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合作”。
徐海生、石根强的故事是我省科技服务农业的缩影,是我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体战略的生动案例。 徐海生带来的先进农业技术,让石根强的养殖池焕发了生机。 与东林镇企业合作开展甲鱼养殖废水生物生态净化技术研究及示范区建设项目,并成功申报2008年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 科技服务农村,理论指导实践,农村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大量灵感和素材。 两者合作实现双赢。
(林占业)2008年12月27日《农村信息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