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日电 (何成军 徐伟)智能农机自动播种、自动施肥、自动收割,田间作业却不见人影。 只需轻轻一按手机,即可随时掌握棚内温度、湿度、水肥灌溉等生产情况。 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无土栽培,植物工厂里的瓜果蔬菜也长势良好……在玉门,用科技赋能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为农业生产“提速”。 为农业丰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戈壁滩的“宝库”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滩,如今,已成为玉门油桃、樱桃、圣女果等特产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 玉门顺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万春感慨地说。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最初流转戈壁滩2780亩,建设温室大棚240座。 一座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广阔的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近年来,玉门市发展设施农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数量上的变化。 有“九分沙漠,一分耕地”的玉门,敢于向沙漠谋利益。 现在戈壁有农业大棚3.9万多个,面积5.48万亩。 第二个变化是质量上的变化。 土墙改为砖墙,水泥拱门升级为钢管拱门。 各农业产业园还实施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实现水肥精准供应,节省基质和肥料。 第三个变化是产出。 温室改造和品种优化,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现代农业的“炼金术”
近年来,对于农民来说,种植单一品种的蔬菜已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 必须引进质量好、更具吸引力的新品种,才能保证更高的利润。
在玉门市赤金镇生态韭菜产业园,建立了韭菜专家工作站,中国农业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专家团队对韭菜品种进行研究、栽培模式及韭蛆防治技术。 研究筛选出适应性强、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5个韭菜新品种。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户一一引进瓜菜新品种,解决了韭菜品种单一、品质不高的问题。 问题,开辟增加收入的新途径。
近年来,玉门市重点推广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引进瓜菜新品种149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64个,支持发展可繁育300万株的种苗繁育基地。每年瓜菜种苗3 通过新产品引进和新技术应用,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同时,建成酒泉市科委创新创业基地14个。 特派员牵头创办农业企业6家,申请科技项目23项,申请专利37项。 科技人才主导成立了17家企业和协会。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品牌培育、农民增收致富。
“特约记者”来到村里
玉门市各领域活跃着一支懂技术、善业务、善管理的本土人才队伍。 他们长期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他们与“三农”有着深厚的情结,技术基础扎实,带动能力不仅是“土”,更是“技”。
普及养殖技术、引导产业技术、建设新型养殖基地……在玉门市六墩镇长生村担任科技专员三年多后,阿永鲁深入村里,聚焦规划发展、见证了长生村的变迁。
2020年,阿永禄得知养殖湖羊市场前景好,养殖成本低,见效快,于是他决定成为一名“牧羊人”。 如今,阿永鲁已带动全村100余户农民养殖湖羊,带领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着眼眼前的情况,阿永禄心里已经有了长远的打算。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扩建养殖大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新的计划提上日程。
工业发展,科技先行。 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以来,玉门市先后派出6批680名科技特派员奔赴乡村振兴第一线打硬仗、解难题,向现场输送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行业繁荣做出贡献。 保护并保护。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