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如何夯实各方面粮食安全基础? 在助力扩大内需方面,“三农”有哪些潜力和空间? 如何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人健。
依靠自己的力量保住饭碗,推动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记者: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粮食生产将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民的饭碗更有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实施新一轮粮食新增产能1000亿斤行动。 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唐仁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始终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了COVID-19疫情多点蔓延、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南方酷暑干旱、农业投入品价格高企等困难。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731亿公斤,增产74亿公斤。 同时,大豆油料扩产成果超预期,大豆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 这为稳定预期、稳定物价、稳定经济市场提供了基础支撑。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开局之年。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具有特殊意义。 我们将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一轮粮食增产1000亿公斤行动为抓手,全力维护粮食安全粮食稳产增产良好势头,依靠自己的力量保住我国饭碗。
在目标任务上,重点是“两个稳定、两个拓展、两个提高”。 “两稳”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并努力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努力增产。 “两扩”就是扩大大豆和油料作物。 今年扩大种植1000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并力争进一步扩大。 “两个提高”就是提高单产和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增产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当前,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注重行政推动和政策支持,全力稳住地区。 经国务院批准,粮食、大豆、油籽生产任务继续下达各省。 在党政粮食安全平等责任考核中,增加面积产量和种植结构权重,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将继续提高,大米最低收购价和大米补贴保持稳定。 逐步扩大水稻、小麦、玉米全额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是耕地“硬件”和科技“软件”并重,提高单产。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农田4500万亩,改造农田3500万亩。 同时,加强科技支撑,启动以玉米为重点的主要粮油作物增产工程,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耐密品种整合精播、深侧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开展全县粮油作物整合。 建立高产制度,分作物、分区域组织高产竞赛,力争主要粮油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三是防灾减损和机修减损并重,努力减少损失。 积极协调提前调配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关键措施,做好做好病虫害统一防治和应急防控工作,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 持续推广机收,减少损失,确保颗粒回库。
从长远来看,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尽快启动实施新一轮粮食增产1000亿公斤行动。 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必须做的问题。 我们要调动一切资源、千方百计推动粮食生产能力尽快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综合努力,夯实各方面粮食安全基础。 不仅要着眼物质基础,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将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转为高标准农田,继续振兴种业,加快推进种业发展。促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主化、自力更生; 还要注重制度保障,提高种子生产水平。 粮农收入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息补偿机制,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粮食安全共同责任。 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齐心协力撑起饭碗,共同肩负起责任。
把战略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三农”空间巨大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今年“三农”领域如何助力稳增长、扩内需、畅通工农业农村城乡循环?
唐仁健:“三下乡”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大群体。 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回旋余地和潜力巨大,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至关重要。 战略支撑作用十分突出。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特别是采取更加务实硬性措施,加快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畅通工业、农业、城乡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
一是优化供给、扩大消费。 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速升级,预计每年新增消费需求约2万亿元。 今年我们将围绕供给侧和流通渠道扩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新”农产品生产,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硬件设施,优化软环境,扩大农村消费规模。电商、物流快递的覆盖,使农产品“畅上流”、工业品“畅下流”,推动城市食品消费升级和农村耐用品消费增长。
二是扩大建设、招商引资。 扩大内需、稳定投资、搞建设,不能只关注城镇。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最大潜力所在。 该领域的投资需求巨大。 初步测算,未来5至10年,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农村建设投资需求将接近15万亿元,这将对建材、水泥等基础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钢筋和机械。 今年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区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配送中心和大型冷链物流继续改善农村水、电、气、住等条件,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三要发展产业,帮助农民增收。 只有乡村产业发展起来,农民就业收入增加,城乡要素流通才能畅通,投资消费才能蓬勃发展。 要指导各地强龙头、补连锁、发展业态、打造品牌,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更多保留农村产业增值效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切实巩固扩大脱贫成果,用发展方式推动扶贫地区乡村振兴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大规模返贫。 当前巩固扩大脱贫成果的情况如何? 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唐仁健: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2022年,各地将继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开展两轮集中督查,精准帮扶到户,脱贫成果不断有效扩大和扩大。合并。 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已落实帮扶措施。 没有出现整村、整村返贫的现象。 农民工脱贫人数比上年增加133万人,达到133万人。 3278万人。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产业培育和升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写出“土特产”文章,引导贫困地区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发展多元农业功能,挖掘农村多元价值,推动整个农村产业升级链。 将产业发展挂钩资金比例提高到60%以上,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重点特色产业,规划实施一批综合性、区域性产业项目,完善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产品开发等。采取扶持措施,完善农农联动、惠农机制,让脱贫群众分享更多增值收益,稳定和增加脱贫群众收入。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
二是以稳定就业为重点。 工资性收入占脱贫人口收入的60%以上。 稳定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和就业非常关键。 一方面,要促进脱贫人员就地就业,发展一批就业容量大的县级富民产业,推进农村建设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扩大公益岗位,吸引脱贫人员在家就业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工就业,加大对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动力等救助制度的作用合作和“千企兴万村”,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三是推动创业创新。 据统计,一个农村创业项目平均可为6-7户农民提供稳定就业,为17户农民提供灵活就业。 会同有关部门落实贫困地区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培训基地,引导大学毕业生返乡、能人返乡、农民工返乡有序返乡、创业者返乡,以创业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总之,强国必先强农,方能强国。 我们要以饱满的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2023年1月7日第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