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的孩子们成为首都数字互动科普课堂活动的第一批参观者。 他们正在使用计算机进行青蛙解剖实验。 CFP/绘图
■ 关注新闻到底
随着人们越来越习惯从网络获取信息,并将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网络上,科普无可奈何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就像一场不让你慢慢思考的“邂逅”。
1995年,《北京科技报》推出网络版,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普及网络科普的第一步。 近十年来,我国科普网络设施发展迅速。 截至2009年3月30日,我国共有科普网站、数字科技馆等网络科普设施601个。
2009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对我国网络科普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基础调查和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科普网站互动性和服务性有所加强,但原创性少、更新慢、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 – 数据 – –
60%的主办方是社会团体和科技协会。
监测的网络科普设施中,主办方比例为:协会及协会33.0%、各级科协31.3%、个人11.6%、政府部门8.1%、新闻及综合门户网站6.6% 、中科院系统网站占4.4%。 %,社会机构(含企业、共青团、科普场所)5.0%。 相比之下,各级学会和科协这两个主办组织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半以上资源集中在北京
目前,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地理分布呈现“一中心、一主带”的特点。 “一中心”是指以北京为中心,52.7%的网络科普设施集中在北京。 研究团队认为,主要原因是,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学会较为集中。 “一条主带”是指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安徽、河北、辽宁、福建等10个沿海省市。 30.9%的网络科普设施集中在这一带。 但中西部地区网络科普设施数量较少,仅占网络科普设施总数的16.4%。
男女用户比例为81:1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男女性别结构保持在比例为53:47。 。
但网络科普设施的用户却“独特”:从网络科普设施用户性别来看,我国网络科普设施用户中81.0%为男性,19.0%为女性。 男女比例约为81:19。 男性用户数量远高于女性用户数量。
70%的用户年龄在25岁以下
从用户年龄来看,69.6%的用户集中在25岁以下,其中18岁以下(含18岁)占20.4%,18岁至24岁之间占49.2%,25岁之间占15.8% 29岁。 30岁以上用户占比13.6%。 这说明目前网络科普设施的用户群体更加年轻化。
从用户受教育程度来看,网络科普设施用户中初中或高中学历比例为53.2%,较低。 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20.8%,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占32.5%。 大专及本科学历用户占比37.1%,研究生学历用户占比4.3%,其他学历用户占比0.4%。
互动信息占比超过60%
监测的网络科普设施中,动漫占比87.1%,论坛/社区占比69.1%,服务信息占比68%。 比例均在60%以上,比2005年有了很大提高。这表明网络科普设施更加注重互动交流和服务功能。
即时通讯占比10.9%,在线直播占比9.2%,用户上传占比7.4%,虚拟博物馆占比7.0%,移动互联网接入占比3.5%。 比例并不高。 15.5%的科普网站开设了科普博客。 网上购物占24.5%,主要是从各国学会网站网上订购书籍和杂志。
– – 分析 – –
在线科普内容原创、雷同度少
监测显示,由于我国网络科普设施缺乏原创信息,内容雷同,缺乏独特性。 据介绍,一些学会、学会网站的科普栏目主要以科技活动新闻、事件通知为主,涉及行业动态、学术交流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信息内容较少,使得网站更像是一个公告板,而不是一个用户友好的网站。 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平台。
地方主办的网络科普设施内容雷同问题突出。 除事件报道等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信息外,涉及科普知识的内容基本没有区别。 具有鲜明学科、行业、区域特色的网络科普设施数量十分有限。 对于专业性不是很强的网络科普设施,虽然涵盖内容广泛,但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导致用户很难系统地获取相关科普知识。
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
互联网科普设施存在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43.5%的网络科普设施首页连续三个月没有更新内容。 此外,网络科普设施知名度低、社会影响力小、对网民吸引力不强。
对互联网科普设施为期三个月的监测显示,85.5%的互联网科普设施的访问量低于每百万人3人(每百万上网人数有3人访问该网站)。 很多公众对网络科普并不了解。 该设施的名称和网站地址。 研究团队认为,加强内容建设、提高社会知名度是网络科普设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科普量较小
虽然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内容多元化,不少网络科普设施开设了农业科普知识栏目,但专门的农业网络科普设施数量较少,不利于农业科普的推动通过在线渠道获得知识。
监测的网络科普设施中,农业科普网站有12个,仅占网络科普设施总数的2.2%。 其中一半是农业相关协会的网站。 信息主要集中在社团活动和公告等方面。 与农业知识普及相关的信息引导并不是网站的重点。 但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兴农网、山西农科110网等综合性农业科普网站占比较低,社会影响力有限,不能有效形成传播农业科普知识的合力。 目前,我国面向农村,以服务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面向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普网站仅有少数。 同时,当前农业科普网站的互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传播形式亟待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形式创新对于增强网站吸引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科普网站在形式创新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利用新技术创新表现形式,扩大网络科普范围。 社会影响力。
就网站整体建设而言,大多数科普网站(页面)布局设计简单、形式雷同、色彩单一,无法吸引网民的眼球。 而且,大多数网络科普设施的专题比较单一,主要是罗列新闻,呈现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网络科普设施的内容主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表达。 38.9%的网络科普设施使用音频,37.4%的网络科普网站使用视频。 使用音视频表达的网络科普设施中,43.5%的音视频文件少于5个,仍显不足。
总体而言,网络科普设施在形式和功能上应突出互动性和开放性。 博客、即时通讯、网络直播、虚拟博物馆、移动上网等形式正在被一些网络科普设施所采用,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推广。
■典型案例
中国数字科技馆:免费向公众在线浏览和体验
坐在家里就可以参观科技馆。 这就是中国数字科技馆给您带来的快乐。
中国数字科技馆网上展示的各类资源提供不同程度的免费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 所有网上展示的内容均具有互联网信息传播权,可以提供给公众免费浏览和体验。
2007年11月6日,中国数字科技馆作为电子科普类中国唯一代表参加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2007世界信息峰会颁奖典礼”。 该奖项是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最高奖项。
新浪科普探索频道:线上访谈注重与网友互动
在线访谈是科学探索频道的一大亮点,邀请科技专家学者与网友交流科学话题。 众多活跃在科学传播舞台的专家、学者、科学记者的参与,大大提高了频道的公众影响力。
在视频资源方面,频道不仅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网友还可以上传视频、开博客。 此外,该频道还及时全面报道天体奇观、世界四大未解之谜、恐龙世界等热门事件。
化石网:原创作品留住“死忠”网友
作为专业的古生物学科普网站,Fossil.com不仅使用古生物学家撰写的文章,还欢迎古生物学爱好者投稿,表达自己对古生物学或古生物科普的看法。 大量的原创作品已经成为Fossil.net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
Fossil.com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程度高,重视社区建设。 除了首页丰富的内容外,论坛中还有专家与网友的交流,特别是专家对公众科学活动的指导和公众参与专家科研活动。
科学松鼠俱乐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
网站设有四个专题栏目:《游博士》、《小红猪小队》、《小吉电影派对》和《达芬奇中队》。 网站认真回应网友提出的关于网站的各种问题,把用户的问题作为发现自身问题的好机会,并将问题转化为各种创意和想法; 同时组织经典、优秀科普视频观看,并邀请重量级嘉宾参加会后互动环节。
网站积极结合线上线下活动,不断发现和培养更多作者,使文章更加多样化、质量更高。
■ 相关背景
本次监测的网络科普设施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发相关数字科普资源,以互联网为平台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科普基础设施,包括数字科普、科技馆、科普网站等各类网站。 科普频道或专栏等
截至2009年3月30日,我国共有科普网站、数字科技馆等网络科普设施601个。 研究数据来自三个月的实时监测。 监测的543个网络科普设施内容涉及51个学科。 可访问字节总数为210347748KB,总页数为10337395,图片5296864张,音视频文件40091个。 ,闪存3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