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乡村振兴杨凌模式

中央广播网西安7月29日电(记者刘宇)“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在农作物遗传育种、小麦条锈病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地区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7月29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四光在陕西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杨凌种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每年可产种子交易额约8亿元,占陕西省全年交易额的50%。 目前,杨凌已成为我国西部农牧业种子重要集散地之一。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四光介绍相关情况(总台总台记者刘宇摄)

今年是杨凌示范区创建24周年。 据介绍,24年来,杨凌承担着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使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从平凡的关中小镇变成了享有盛誉的“农业科学城”。 成为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引领的重要力量。

杨凌示范区始终着力推动区校融合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教学科研单位实质性合并,开创了全国科教体制改革先例。 目前,杨凌示范区每年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多名。 进驻区科教单位新增两院院士3名,农业科教人才增至7000余人。

同时,杨凌示范区还牵头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和国家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个“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中心与国家(杨凌)植物新品种权交易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全球科技创新运行机制。

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68个。 仅黄淮麦区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亿多亩,增产430亿公斤,形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科技支撑。 作用机制。 “瑞阳”、“瑞雪”、“勤俭”、“勤蜜”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北方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 杨凌示范区还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难题,推动陕西绿化疆域北移400公里,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杨凌示范区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为全国培训了50万名职业农民和“三农”干部,其中1.6万名农民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成为活跃在该领域的土壤专家。 ,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发布会上,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成为关注焦点。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利民表示,2020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揭牌,4个方面12个重点项目落地推出。 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建成13个国际科研创新合作平台和8个国际合作园区,成立了丝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农业援外技术培训覆盖110个国家,已培训外国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3000余名。

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方面,董利民介绍,近年来,杨凌确立了创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的目标。 杨凌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着力点。 科技赋能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主要突出园区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安全优质绿色、创新企业孵化、特色品牌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着力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村一中二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特色、经验、示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乡村振兴,为杨凌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