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浏览了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2015年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小菜蛾等13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这些信息对于农业科普文章中的社会实践非常有价值。
首先,关于褐飞虱,它们已经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了有效防治,需要在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以及同一地区上下代之间交替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以避免连续单一用药。此外,由于褐飞虱已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我们建议暂停使用这类药剂,并严格限制其他如吡蚜酮、毒死蜱等药剂的使用次数,每季最好只使用一次。
其次,白背飞虱与褐飞虱通常混合发生,而且褐飞虱目前已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因此我们建议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以延缓其抗性的发展。
针对二化螟,其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对双酰胺类和阿维菌素等药物的耐受力正在增加。在某些地区,如浙江和江西省,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等双酰胺类药剂已经显示出较差的防效,因此应减少或限制这些药物的使用,以避免二化螟连续多个世代接触同一类型的药物。
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多菌灵抵抗现象,其优势群体形成并且频率持续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轮换使用氰烯菌酯或戊唑醇等不同的作用机理藥品以延缓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抵抗力的发展。
对于棉铃worms,与去年相比,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现其三氟氯氰菊醚(拟除蟲菊醚)耐受力的提升。专家建议,在华北棉区特别是山东省禁止拟除蟲菊醚類藥劑,並應該限制有機磷類與甲氧基亞維環素苔酸鹽之用,可交替輪換其他作用機理如氟硫嘧啶或茚蟲威之類藥劑來進行控制。
关于棵蚜,這種害蟲對於大部分藥劑均產生了高度耐受力,尤其是對於新烟碱類與拟除蟲菊醚類以及新型殺蟲劑如萘泊林腈。我們應該採取暫停用藥並交替用藥措施以降低它們對這些新的殺蟲劑產生的耐受力從而延緩它們發展出的耐藥性的速度。此外,我們還應該避免長期連續地單一種類別的一個殺蟲劑,因為這樣會加速害蟲適應並進一步提高它們對我們所用的任何一個特定殺蟲劑之間發現到的所有反叛能力,使得他們更加難以受到控制。但總結來說,這些監測結果提醒我們要采取更具創造性的策略來管理農業中的生物安全問題,並確保作物健康成果不被過度依賴於單一種植物保護產品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