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绿色猪肉的意义 所谓“绿色猪肉”是指按特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安全、卫生、品质优良、有益健康的猪肉产品。据统计,城市人均消费猪肉47 kg/年,农村人均消费28kg/年,全年猪肉总产量达4000万t以上,居世界首位。如此,发展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养猪业是改善人民生活、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保护生态环境、使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猪肉品质档次、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生产绿色猪肉的技术措施 1、创造良好的养猪环境 场址选择——猪场选址应在干燥、有缓坡、向阳、通风、靠山、距公路300~500m,且水源充足、水质洁净的地方。 小气候调节——猪舍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温度、湿度适宜。夏季可采用喷淋降温、湿帘-风机降温、一般机械通风降温等措施;冬季可采用红外线灯、电热板保温箱和热风炉升温等措施,为猪的生长提供卫生舒适的小气候。 良好的粪污处理系统——猪场必须高度重视粪污处理问题。应根据投资节省、操作简便、运行有效、综合利用的原则建立粪污处理系统,使猪场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粪污处理可结合畜禽水产养殖、蔬菜林果种植、沼气利用等进行综合考虑。 猪舍环境——应加强猪场绿化工作,多种树种草,形成绿化带和人工草坪,有利于吸尘灭菌、消减噪音、防暑防疫、净化空气。 2.选择优良品种,建立抗应激品系 现代养猪生产者大多追求瘦肉率高的品种(品系)。但瘦肉率高通常与PSE肉发生率的特点联系在一起。而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则是氟烷敏感基因。因此,要改善肉质,必须加大控制和淘汰这一有害基因的育种选种措施,制定有效的应激敏感基因的消除方案和杂交模式。如选择杜洛克、长白猪等抗应激外来的品种或这些品种与我国优良地方猪种梅山猪、二花脸猪等的二元、三元杂交猪种。 3.合理地进行调控 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参照国内外饲养标准,结合生产绿色猪肉的实际需要以及本地饲料资源状况,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配制科学合理、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 (1) 配制理想蛋白质日粮 适当添加合成氨基酸(Lys、Met),相应降低基础日粮中粗蛋白(CP)水平。乳猪、仔猪、生长猪和肥育猪日粮中CP可分别控制在20%、18%、16%、14%的水平。避免蛋白质浪费和粪氮尿氮含量过高,降低猪舍NH3浓度,减少环境污染。 (2) 合理地加工调制日粮 各种原料的粉碎粒度大小要适中,通过科学地配方组合后应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有条件的猪场(饲料厂)可采用膨化和制粒技术抑制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杀灭有害微生物,提高养分的消化利用率。 (3)积极使用绿色添加剂 益生素 日粮中添加量为0.5%~1.0%,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酶制剂 日粮中添加量为0.1%~0.2%。其功效是:1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复合酶;2消除或降解日粮中抗营养因子,如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可消除大麦、小麦中的粘性抗营养素;3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为肌醇与磷酸,促进磷的利用率,使用后可降低无机磷的添加量,减少粪磷对环境的污染,如植酸酶。 酸制剂 日粮常用量为0.5%~1.5%。主要功能是降低仔猪肠道pH值,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减少腹泻发生率,提高饲料转化率。 寡聚糖 常用量为0.2%~1.0%。主要功能是有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 中草药添加剂 根据不同品种的制剂其常用量亦不相同,一般日粮添加0.15%~0.30%。主要功能是:1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2调节机体功能平衡,增强免疫机能;3应激作用;4调味作用。通过上述功能的整合提高机体抗病力、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大的优点是无残留、无三致(致癌、致残、致畸)、无抗药性、无污染。 糖萜素 日粮用量为300~500g/t,为纯天然植物提取物,主要成分为三萜皂甙及糖类混合物。其功能是提高动物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抗应激作用。 大蒜素 常用量为200~250g/t。主要功能是:抑菌、杀菌、解毒;调味健胃;保健促长。 8)VE、VC:饲料中添加VE 40~60g/t,可减少脂质氧化,提高肌肉系水力;添加VC 250g/t,能增加抗应激功能,并提高VE的抗氧化活性,减少PSE肉,从而明显改善肉质。 (4) 限制矿物元素的添加量 很多猪场为追求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盲目使用高铜、高锌及砷制剂,其结果是使猪肉组织中铜、锌、砷的含量升高,同时亦使粪便中铜、锌、砷的排放量增大,造成环境污染。为了生产绿色猪肉,应考虑降低上述元素的添加量。铜和锌的用量为100~300mg/kg即可,最大限量不超过500mg/kg。或者采用有机铜、锌螯合物,如赖氨酸铜、蛋氨酸锌取代无机铜、锌制剂,更能达到高效、安全生产的目的。 (5) 酌情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导致以下问题:1使细菌产生耐药性;2使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3引起畜禽内源性二重感染;4在畜产品和环境中造成残留。因此,养猪生产者必须慎用抗生素。在确需使用时,也应严格遵循我国《允许作饲料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剂量要适当,并要执行停药期。 (6)杜绝使用违禁药品 猪场应坚决杜绝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含盐酸克伦特罗的瘦肉精、镇静剂等。这些药品会在猪肉及内脏中大量残留,危及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7) 严把原料质量关 慎重选择购货渠道 详细了解饲料作物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情况以及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尽可能选购土质好、无污染、不滥用农药化肥、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大的饲料原料。 严格验质把关 饲料原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肉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严格把关验质:1水分不超标。如玉米水分≤14%,小麦及麦麸水分应≤13%,豆粕、菜粕、棉粕等水分应≤12.5%,鱼粉的水分为7.0%~11.0%;2新鲜。所有能量或蛋白质饲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酸败、无虫蚀现象;3无污染。鱼粉、肉骨粉等不能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污染。玉米、糠麸、棉籽粕等霉菌总数必须< Ho×1000个/g,尤其是玉米的黄曲霉毒素B1、小麦的赤霉毒素不能超过安全范围(≤0.02mg/kg);4减少饲料中天然毒素和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如棉籽粕中的棉酚、菜籽粕中的硫葡萄糖苷都是有害物质,在养猪生产中应限量使用棉、菜粕。公母猪日粮禁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棉、菜粕使用总量不宜超过8%, 有条件进可进行脱毒处理。如为“双低”菜粕则可加大用量。豆粕中的抗胰蛋白酶因子亦十分有害。应选择工艺先进、加热适当、脲素酶活性为0.05%~0.5%、CP为44%以上的优质产品。此外,饲料原料中砷(As)、铅(Pb)、汞(Hg)、镉(Cd)、氟(F)等元素的含量严禁超标。 4.注重生猪防疫保健 (1)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兽医预防学研究创新的最佳成果,对生猪进行高密度、程序化注射各种疫(菌)苗,增强猪体特异免疫功能,建立高抗体水平的健康猪群。 (2) 实行隔离封闭式生产 猪场应严格控制人员及车辆进出,坚持自繁自养、闭锁生产的模式。 (3) 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按照现代养猪工艺流程,调控繁殖节律,实行早期断奶,按周安排生产、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有利于疫病的控制与净化。 (4) 加强生猪饲养管理 通过合理喂料、充分饮水、合理分群、减少应激(尽量避免剪牙、断尾、并群、驱赶、运输等造成的应激)、加强福利等措施提高猪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5) 坚持有效的消毒措施 对猪场环境、猪舍、饲具和猪体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消毒,不留死角,注意消毒药物的有效性。 (6) 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猪场内严禁饲养猫、犬等动物,开展经常性地灭鼠、灭虫、灭蚊、灭蝇活动,减少疫病传播媒介。 (7) 按规定处理病死猪 建立病猪隔离区,死猪集中处理区。对病死猪要作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