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猪场的运营中,多种因素会对其效益产生影响,管理、市场、品种、营养和防疫等都是关键要素。其中,科学的管理策略占据核心地位。在病毒防御方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样至关重要。养殖技术通常遵循五个基本原则:选择优质品种,如杜长大、迪卡配套系等,以及引入国外优秀血统如长白、大约克等,以促进遗传和杂交优势的发挥。
饲料作为基础,其成本占比高达70%~80%,因此合理配方是保障猪群正常生长和健康发育的关键。优质饲料有助于体现出高品种猪群的潜能。而现代养猪业特点表现为正规化管理、高效生产程序以及电脑化办公系统。在提升利润的手段中,将早期断奶与全进全出结合显得尤为有效。
评估一个规模性的猪场可以通过计算存栏成年母猪数量来进行,这些数据需要按实际饲养日统计。此外,还需考虑年产量指标,如胎数和平均产仔数,并且这些指标应基于平均存栏母猪数量进行计算。一家万头规模的大型农场应保持母猪人数少于500头,并维持总存栏5,000头左右(其中包括470-500只成熟母猪)。
平衡性存栏结构对于实现均衡满负荷生产至关重要,其中配種计划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老旧场所需要制定淘汰计划与补充计划以确保每周均衡,而成熟母豬每年的淘汰率应该达到30%。一个万头级别的大型农场通常需要16名生产线员工以及20名全厂员工。
新建或更新动物园时,与之相关后备动物供应也应有详细规划。这包括分批引入后备动物并确保月龄适合配合繁殖计划要求,一般而言所有后备动物初次繁殖完成所需时间为4.5个月到5个月,即20周之后,有断奶后的雌性进入繁殖状态。如果一家万头级别的大型农场每周要繁育24-25只,那么他们将需要大约500只合格后备雌性,而购买后备雌性的需求则可能达到550只(考虑10%前期淘汰率)。此外,每星期一次新的或老旧设施都应当举行生产会议及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技能并增强生产效率。
标准化管理下的每天甚至是每小时工作都遵循严格的规律,用制度和操作流程来控制整个过程。而报表系统必须既科学又实用,又精简又准确,并且能够及时反映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