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茬的栽培中,部分白兰瓜种植者选择使用中晚熟品种,以母蔓为主蔓、多层留瓜的方式,在瓜未成熟时即将底瓜摘除,这样虽然可以获得较高产量,但会影响上层瓜的生长和品质。因此,这种整枝留瓜方式并不推荐。相比之下,采用早熟品种进行栽培,可以通过不同的整枝方式来提高产量和效益。
对于早熟品种来说,如在冬暖大棚或拱棚中栽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整枝方式:
冬暖大棚中的冬春茬栽培。在这种条件下,通常采用以母蔓为主蔓、单蔓双层留瓜的方法。这意味着在母蔓11节到14节处留第一层的一颗果实,而在母蔓20节以上的地方则留第二层的一到两颗果实。这种方法既能够提前收获,又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因此效果显著。
在拱棚中进行春季早熟栽培时,可采用以双子蔓为主、一次性保留两颗果实的方法。在幼苗长至5片真叶后,即刻剪掉所有侧节数,只保留两个健康且生长势相当的小芹作为新的主干,然后分别在这两个小芹8-12节处保留一颗果实。此法适用于短暂生长期内,尽管与冬暖大棚相同密度下的生态条件不同,但也能使植物保持正常生长,并且通过双倍整枝增加早春季目的产量。
在秋天延迟的大棚内进行栽培,也应采用单根子荚作主荚、单荚单果的整枝法,即当幼苗4-5片真叶时立即移除所有侧节数,只保存一个健壮的小芹作为新的主干,然后授粉并让它成长至10-15节左右才放置一颗水果。
对于晚熟品种而言,其特点是每个水果重约1.5千克以上,需要42-50天才能完全成熟。在拱棚或大棚环境下,它们可以按照上述对早熟品种所述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大型温室内进行过渡季(从寒冷到温暖)的育苗期间,最好选用一种特殊的手段:将子荚作为主要支架,并保持其独自承载两粒同等大小或者同时授粉相邻位置上的水果。这有助于确保产品质量,同时维持了足够大的收益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前采摘已经成形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底部水果,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妨碍上面的新产生水果充分发育,从而降低整个生产效率和收益。如果不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将导致大量浪费资源。而如果正确地管理这些过程,就能实现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