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是奶牛场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本文详细探讨了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奶牛蹄病的发病机制
不同品种间蹄病易感性差异显著,一些遗传性蹄病如蹄叶炎和螺旋状变形蹄更为普遍。
夏秋季节湿润天气下,圈舍环境不佳,泥泞与污水长期浸泡导致角质软化,加速了抵抗力下降。
长时间在水泥地面站立对角质造成过度磨损,导致底部严重受损。
低运动量限制了正常磨损,对于某些变形增加了风险。
糟糠或营养素不均衡的饲料引起骨骼松弛,进而促使蹄疾患发生。
口蹄疫等传染源的流行也可能激活此类问题。
二、奶牛蹄病的治疗方案
对于各类变形进行修整,以恢复正常形态;对于负担困难者,可通过装备来缓解负担情况。
在初期使用含有福尔马林或硫酸铜的冷敷液每天1-2小时处理3-4天后转为温水浴,每天1-2次持续一周以增强疗效。
采用趾神经或皮肤周围注射普鲁卡因和青霉素结合封闭法,或直接注入趾动脉内,以减轻炎症并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
手术切除赘生物及坏死组织后按照外科标准进行手术管理。
三、预防策略
淘汰具有明显缺陷的动物,并避免选择遗传缺陷个体作为繁育对象以减少未来代际遗传风险。
使用耐磨红砖铺设圈舍地面,而非光滑但易引致跌倒的地面,同时确保地面不会过于粗糙对脚部造成伤害。
提供充足空间,让牛能在干净舒适环境中活动,从而降低患上疾病的可能性。运动场应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且采用坡度设计以利渗透与排水。此外,不要使用炉灰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垫层,以免伤害到脚部。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