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护水杉调整道路规划并考虑10公分千头椿的价格作为物品场景因素

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杉杉湿地里,杉影婆娑、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因修路,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访园博,与尹伟伦院士重逢,他连声称赞: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实现了他当初的建言,最大限度地彰显湖北、武汉的水文化特质。我不禁感慨:为护水杉修改道路规划,是一次智慧和关怀融合在一起的人文工程。

位于园区北广场的一片绿色宝库——银湖畔,一条小径将其分割为两部分。一侧是生态湿地,那里的500余棵古树中,有几百年的古老史诗在静默中诉说;另一侧则是稻香蛙鸣的生态湖坡,每季节都有新的农作物种植,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谜的大门前。

我询问负责人时得知,在动工之前,这里的50株各色青苗面临着被砍伐的一天。但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修改规划,将直线改为弯曲,以此来保护这些珍贵生命。这份改变,不仅让这片林子得以幸存,还让设计师们有机会重新构想景观,使这里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

除了这片湿地之外,园博园还有一处名叫楚水旁的小径,那里的行道树也是如此精心挑选。在那里,可以看到482棵美丽如画的小伙伴,它们似乎在欢迎每一个走过的人,让我们都感到温暖而自豪。

院士的话语让我深受启发:“水杉保护凸显武汉特色。”它耐风雨,又能抵抗病虫害,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要珍惜这种独特性,为后代留下更丰富多彩的地球遗产。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