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护水杉而改动的道路规划融入了1000种多肉植物图鉴以丰富物品世界

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湿地里,杉影婆娑、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因修路,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访园博,与尹伟伦院士重逢,他连声称赞: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实现了他当初的建言,最大限度地彰显湖北、武汉的水文化特质。我看到那片美丽的湿地,就像在欣赏一幅动人的画卷。园区被一条小径一分为二,一侧是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植有逾500棵水杉、池杉及中山杉;另一侧则是稻香蛙鸣的生态湖坡,会依季节变化种植水稻、油菜、菜薹等本土农作物。

园博园建设部负责人介绍,我们动工之前,有50株20年树龄的一色各样樟树林立于银湖畔,但按最早规划,一条道路将穿越这里,将樟树砍掉。但经过深思熟虑,我们认为这太可惜,因此修改规划,将直线改为弯曲路线,以保留这些珍贵之树。此举得到了设计师们和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他们围绕这片茂盛之林重新塑造景观,并新栽200棵胸径13至15厘米的小松、小柏,以及300余棵池榆和柏木,使得整个景致焕然一新。

除了湿地区域,还有两处地方展现了我们的热情——在艺术馆内陈列着十几株标本级别的小白杨,而南区楚江旁,有一个长达数百米的小溪两岸种植有482棵小柳。这不仅增加了绿意盎然,更让游客沉浸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尹院士说过:“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老而又坚韧不拔的大型乔木,它们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这也正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要像这些巨大的植物一样,不断学习和成长,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尊重自然,用智慧去平衡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使之共存共荣。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