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褐斑病病发规律探2023种植智选防治双管齐下

【梨褐斑病病发规律与防治策略】梨褐斑病在初期会以小而点状的灰白色斑点出现,随后扩散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斑块,最终导致叶片脱落。1.梨褐斑病的发病模式与防控措施该病主要由真菌性孢子在越冬期间侵染叶片,孢子的潜育期通常为5-12天,最长可达45天;湿度高是孢子产生和扩散的关键条件。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见到该病的发生,尤其是在5-6月份为其最严重时期。

2.梨褐斑病的诱因分析

2.1多雨情况下,由于高湿环境和温度相结合,促进了疾病的发展。此外,雨季中紫外线杀菌作用受阻,加剧了果园内湿气积聚。

2.2果园郁闭造成通风透光不足,使得高湿环境难以排出,从而加剧了疾病传播。

2.3施肥不当,如过量施用氮肥而忽视磷钾和有机肥,对树体抗性降低,使得果树更容易受到感染。

3.预防及控制梨褐斑病方法

3.1人工管理策略

- 秋后清理:立即清除落叶并深埋或焚烧,以减少孢子存活来源。

- 生长季清理杂草: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并确保足够阳光照射进入园区。

- 病害摘除:及时采摘并销毁所有表现出症状的植株,以及剪去患部,以避免进一步传播。

3.2化学药剂防治

- 早春喷洒波尔多液,每隔10天进行一次处理,连续应用三次,为每次配比1:2:200。

- 多雨期间再次喷洒波尔多液,为每次配比1:2:240。

- 开花后,每隔15-20天喷涂一次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或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共两至三次处理。推荐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和12.5%特普唑2500倍液作为有效药物。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