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该新品种的问世以及配套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占全疆棉花原棉产量60%的新疆,将有望彻底摆脱地膜污染、告别白色危机,迎来一次农业科技革命。自2011年起,喻树迅等科研团队在国家层面的支持下,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首次提出南疆无膜棉试验示范,并通过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出耐低温、高产量的“中棉619”品种。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配套生产技术,以实现“边研发、边示范、边推广”的模式。在多个南疆地区进行的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当前棉花原棉污染的问题,也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观摩会上,喻树迅教授指出,由于地膜使用率高达全国的一半,一亩地农膜残留问题日益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了土壤质量和原绒三丝问题。他表示,在沙雅县进行的地面试验中,“中棃619”无膜新品系表现出了优异的生长状况,比传统的地膜作物更早熟,更高产。在50亩测试区域内,每亩铃实数达到7万多个,每亩平均产量超过365公斤,有些高产点甚至达到每亩400公斤以上,这远超常规的地膜作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近30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省区之一。截至2016年,全新疆已经覆盖了接近5000万亩土地,用量达到了150万吨,而这些都将因为无膜技术而迎刃改造。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洁、绿色、高效地耕耘我们的土地。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