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扣棚前的准备工作
净化韭畦。经过霜冻的韭菜,营养素转移到鳞茎中,叶片开始枯萎,这是清理秸秆、死叶和杂草的最佳时机。这样做能减少病原菌的残留,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掘出韭墩。清理完畅后,将土壤覆盖在鳞茎上挖出至地面,使其暴露在日晒雨淋下。此举不仅能够提前结束休眠,还有助于消灭潜伏在根部中的害虫,但要注意不要伤害到根系。
灌注防治剂。等待6-8天后,每亩用辛硫磷乳油或敌百虫进行灌注,以防止蛆虫侵害,同时加入新高脂膜以提高药效。
追施肥料。灌注后的3-4天内,在行间开沟施放腐熟有机肥或饼肥,并覆盖土层平齐,然后浇水直至覆土沉入并再次铺上细土封闭,最后喷洒新高脂膜增强养分利用率及抗病能力。
二、扣棚后的维护管理
温度调控。在韭菜长势良好的25天左右出苗后,要及时使用新高脂膜保护幼苗免受病菌侵袭,促进健康成长。而且应控制白天温度20℃~25℃之间,夜晚尽量保持温暖环境。
适当堆培。在苗株长到6-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堆培,让土厚度达到3-4厘米;当它们长到10-15厘米时,再次堆培,使得土层厚度为6-7厘米,一般进行两三次操作,使得韭菜根部形成了小山丘,而行间则变成了沟渠形状。
肥水供应。在生长期间不断喷施壮茎灵促进植物生长,以及收割前先不浇水待植株恢复生长,然后每割一次都结合浇水追补复合肥,并同时进行堆培操作以保持 土壤湿润和充足营养供给。
定期收获。当韭菜高度达到20~25厘米,即元旦前后可开始收获第一刀 韭菜。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晴朗的上午时间,用特制工具从基部剪切。一旦完成第一刀,就会隔离大约20~25天之后再采摘第二刀,在春节前后一般采摘第三次,一共可以获得3000公斤以上产量。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