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在冬春茬中栽培白兰瓜,采用了中晚熟品种,以母蔓为主蔓、多层留瓜的方式。然而,这种做法在瓜未成熟时就将底瓜摘掉,不仅影响上层瓜的生长,还会降低整体产量。相反,早熟品种可以采取不同的整枝方式以适应不同栽培环境。
对于早熟品种来说,如在冬暖大棚进行冬春茬栽培,李明通常会采用以母蔓为主蔓、单蔓双层留瓜的方法。在第一层留一个果实,在第二层留1-2个。这种方法既能提前收获,又能提高产量,因此非常高效。此外,在大、中拱棚进行春季栽培,他会选择以双子蔓为主蔓,一次留双瓜,即在幼苗长至5片真叶时摘心,只保留两条健壮的子蔓,并在每个节位上各 留一个果实。这不仅可以增加早春茬的产量,而且由于拱棚内通风透光条件优于大棚,大幅度地提高了植株生长和果实质量。
如果是在冬暖大棚进行秋季延迟栽培,李明则更倾向于使用单子蔓作主蔓名一根子蔓名一根果实,即在幼苗4-5片真叶时摘心,只保留一个健壮的子蔓名它所处10-15节授粉并留下一个果实。这也是一种有效提升生产力的做法。
对比而言,晚熟品种由于其较大的单果重和较长的成熟期(42-50天),其整枝策略与早熟品无太多差异。不过,对于晚熟品种,如果是在拱棚进行春季或秋季延迟栽培,可以选择类似早熟品种那样采用的整枝方式。但是对于夏季温室中的秋延迟养护,则建议采用以母辈为主辈、单辈独萝的一般管理模式,即从幼苗开始到第四五片真叶摘除所有非主要分支,然后选出最强劲的一根作为唯一的一个主要分支,并让这只分支继续生长直至结出第一个萝卜,这样可以保证该萝卜得到充足营养,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白兰瓜,其成功关键不仅仅依赖于科学精准的地理位置及水土资源利用,还包括对植物周期以及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来实现最大化收益。而通过不断尝试和学习这些知识点,比如适当调整播植时间、施肥方案、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也许能够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秘诀”。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