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专家团队连续3年来到富顺县古佛镇指导水稻的育秧、高产、全程机械化、节水节肥等生产技术。今年专家们已到田间指导3次钵苗机插的示范,目前秧苗长势喜人,这种技术可使水稻增产10%左右。”站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的“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田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教授孙永健向记者介绍道。4月4日,四川2023年科技下乡万里行 “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专家团队连续3年来到富顺县古佛镇指导水稻的育秧、高产、全程机械化、节水节肥等生产技术。今年专家们已到田间指导3次钵苗机插的示范,目前秧苗长势喜人,这种技术可使水稻增产10%左右。”站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的“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田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教授孙永健向记者介绍道。
4月4日,四川2023年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在成都启动。今年四川将对标落实全省“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围绕受援地实际需求,持续统筹推进国家科技特派团和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为团长的第21团的水稻专家们当天奔赴富顺县古佛镇,调查了解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情况,并通过培训引导当地种植户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把水稻种出好效益。
田间调查看示范
4月4日下午,艳阳高照,专家们跋山涉水来到古佛镇凤仪村的“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查看秧苗长势。有专家看着绿油油的秧苗高兴地点赞:“分蘖得好好哦,秧子都发出两三个‘耳朵’了!”
“这是我们今年示范的钵苗机插,3月2日播的种。”孙永健说,“这秧苗的秧盘与常规毯苗育秧不一样,毯苗育秧在机插时要把育成像毯状一样的秧苗切成一个一个的‘豆腐块’,易伤及相互交错的秧苗的根系,而钵苗机插的秧盘有448个孔,每个孔播两粒稻种,机插秧的时候采用专门的插秧机,通过特制的工具把秧苗从根部‘顶’出,摆栽到田里去,不仅不会伤根,还节省了返青时间。”
据了解,钵苗机插节约了种子,1个秧盘用种量为三四十克,比常规毯苗育秧节约一半的种子;钵苗机插还有利于培育中大苗,这样就适合在水比较深的冬水田地区机插,即使水深了也能看到苗子,稳定生长。
“以前,我们全是人工栽秧!”凤仪村1组农户余启彬说,“简直没有想到,我今年示范了5亩的钵苗机插,就可一步到位实现机插秧了,1亩能节省10多个人工哦。”
培训课堂传经验
一番田间调查,一片片秧苗茁壮的长势令专家们对钵苗机插的示范成竹在胸。然而,要确保水稻最后的收成,还需将一个个技术不折不扣地落地。随后,专家们走进古佛镇政府的会议室,对几十户钵苗机插的示范户进行了培训。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旭毅为大家分析了水稻发展的趋势,建议种植户首先选好品种,一口气推荐了“首个高食味水稻品种”“经典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典型两系杂稻品种”“品质与产量兼顾的品种”。
“今天,我的感受是,你们的品种、产量、米质都变了,技术也在变,尤其是施肥技术、再生稻技术。唯一不变的是,你们的种植方式大部分还是人工种水稻。”马均表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必须有现代规模化的水稻生产技术,必须要搞机插秧,必须解决再生稻的机械化问题。同时,还要开发再生稻系列产品,实现再生稻的优质优价。”
最后,种植户还与专家进行了互动。富顺县携手天下种植家庭农场的张家建当即发问:“怎么解决再生稻的机收问题?”对此,李旭毅提出解决路径:一是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二是采用轻型收割机械以减少对稻桩的碾压,三是稻田要能排能灌。
责任编辑:邓嗣华 周艺 左杉 聂姚
总平台审核编辑:吴诗汇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