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黄瓜价格一路上涨。然而,不少种植户反映,棚内黄瓜“小黄点”很多,不仅叶片变得脆硬,畸形瓜也增多。菜农反映喷了几次防治的药剂后,效果并不理想。在夏季,棚内湿度变小,按说病害会有所减少,为啥近期“小黄点”这么猖獗呢?
认清发病症状明晰病害种类
靶斑病的病斑近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比霜霉病的病斑小,迎光观察,可见中间部位有明显“靶心”。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产生大病斑,干燥时多产生小病斑。靶斑病主要危害中上部叶片。
高温多雨+留瓜多黄瓜长势弱
天气因素。当前正值夏季,高温强光与连续阴雨天气频繁交替,棚内环境干热和湿热交替,利于靶斑病的发生和蔓延。
植株长势弱。越夏茬黄瓜的整个生长期均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不利于壮棵的培育。幼苗定植后,生长快,和其他茬口相比,该茬黄瓜植株茎秆偏细弱、节间长、叶片薄而黄的状态,地下根系也弱。这种长势的植株进入结果期后,当遇到连续的高湿环境时,就容易感染病害。
留瓜多植株负担重。和茄果类蔬菜不同,黄瓜自定植到上市的时间较短,当前季节约40天左右,所以,市场行情好,黄瓜的产量会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动,使得价格下滑。由此也造成了部分棚室越夏茬黄瓜的生长期较短,有的菜农认为,高价期持续时间短。所以更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黄瓜的整体产量。于是,连续留瓜,一次性留三五支等,这样超负荷运转让植株疲惫不堪,抗病性下降,易感染病害。同时,靶斑病多发生在功能型叶片上,减少了有效光合叶面积,造成畸形瓜增多,如此反复,更不利于形成高产。
多措并举先培育壮棵
造成黄瓜靶斑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菜农单纯用药防治效果差是一定的。同时,由于植株整体长势弱、抗逆性差,连续用药后,容易产生药害,叶片轻则质地脆硬,重则干枯。因此,要想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合理用药的同时,更需做好环境调控、加强植株养护等工作。
加强环境调控工作。高温是当前棚室黄瓜管理的一大难点,白天和夜间的气温都高,棚内更不必说,即使是阴雨天气下,棚内温度也在35℃以上,湿热难耐。晴好天气覆盖遮阳网,能阻挡强光和棚室墙体、地面等吸热,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棚温仍高于黄瓜的生长适温。那么,配合小水勤浇或者吊喷补水、喷雾器喷水等方式,降温效果不错。晴好天气时,水分蒸发快,菜农可采用补水的方式来降温,但需注意用量,不可过多、过频。另外,在中午棚内温度比较高时,在水渠内灌满清水,也可以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增湿降温是必要的,但高湿却利于发病,如何平衡增、降湿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有经验的菜农会在操作行或种植行铺设稻壳,起到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的作用。操作行铺设稻壳是常见的,种植行铺设稻壳的话,浇水时容易被冲走而堆积到一起,但使用滴灌的棚室可不必担心,完全可在种植行内铺设稻壳。再是协调好浇水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此,菜农需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晴好天气时,浇水、补水均可,连续阴雨天气时,应减少浇水或者不浇水,避免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
合理留瓜。在黄瓜行情好时,合理留瓜是最难做到的。从长远来看,合理留瓜能确保植株长势良好,能获得更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当然,菜农也应结合市场行情和植株长势进行,不能盲目多留瓜。当植株长势良好时,菜农可适当多留瓜,以留两三支为宜,间隔两三片叶后再继续留瓜。当植株长势弱或感染病害时,应视具体情况,适当疏除部分瓜条,如摘除即将上市的、畸形的和幼瓜,减轻植株负担,促进植株快速复壮。在棚内,一些感染了“小黄点”的棵子,菜农为了眼前的高价,仍然留了三四支瓜,这样做的后果是病害越来越厉害,畸形果增多,慢慢地离拔园就不远了。
均衡营养供应,兼顾养根护叶。多留瓜的同时也应加强水肥供应,菜农可结合底肥施用情况及植株长势,灵活调整营养配比及用量。一般来说,黄瓜结瓜期以冲施平衡型水溶肥为主,并配合中微量元素肥及功能型肥料一同喷、冲结合。这既能满足植株的营养需要,又提高了其抗逆能力。如叶片产生轻微药害后,菜农可喷施含有氨基酸、海藻酸及甲壳素等成分的叶面肥,确保叶片恢复正常功能。
间隔用药。目前,市面上防治靶斑病的常用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腈菌唑等,菜农可选择其中的一两种配合叶面肥进行喷施。用药的同时,菜农还应做好上述工作,治养结合,才能促进植株快速恢复健壮状态。
无论哪一种病害,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有“预防”的概念,预防大于治疗,一旦发生了病害,不仅损害了植株,而且花钱还会更多。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