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的粮蔬现代农业园区高端智能温室大棚里,西瓜、甜瓜顺着碧绿藤蔓茁壮生长,丰收气息扑面而来;百里外,位于彭州市的四川省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和新都区的四川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无土栽培的番茄、辣椒鲜红欲滴,童年记忆里的茄果香气弥漫在整个园区。 这种采用无土栽培的“蔬菜工厂”,技术起源于欧美,造价较高。四川省园艺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园艺所”)设施蔬菜团队专家梁颖博士透露,四川多地引进的荷兰型温室,每平方米建设成本(大棚+内部设施)约2000元。 为让这项技术“走入寻常百姓家”,梁颖和团队同事开始了无土栽培技术的“降价”研究。 每平方米降价1700元 有可能吗? 梁颖从事蔬菜设施生产研究多年。她和同事调研了川内其他地方引进的荷兰文洛型温室大棚,发现其建设成本(大棚+内部设施)每平方米需 2000元左右。 要想降低成本,专家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砍掉”大棚里用不上的“多余设施”。在深入研究四川蔬菜产区气候条件后,专家优先选用“春提早”和“秋延后”的基质栽培模式,最大化利用西南不算富裕的光热条件。 设计温室大棚时,专家采用一种可开合的四面通风加顶通风设计——冬季保温,春夏高温高湿季节则能有效降温、通风、排湿。这样的设计不仅更符合四川盆地“春提早”设施栽培的环境要求,后期还能实现自然通风,无需额外的补光加温,降低了运营成本。 “采用塑料薄膜温室,配套简化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无土栽培系统,温室大棚加上内部设施成本降低了85%,每平方米仅需约300元。”在彭州示范园内,梁颖一边察看大棚情况一边说,相较于一般无土栽培设施,这个棚的建设成本每平方米下降了1700元。 乱石滩“爆改”高产田 如何实现? 在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团队专家、省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泽锦指着粮蔬现代农业园区介绍,两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修建电站形成的人工河滩,面积上千亩,土壤耕作层薄,石头多,肥力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户都不愿意种植。 在专家团队技术支持下,这片曾经的撂荒地、乱石滩上,如今建起了占地6670平方米的高端智能温室大棚。没有生长土壤,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施肥机,将配制好的营养液通过导管“投喂”给番茄等蔬菜根部。 大棚综合运用智能化环控技术、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熊蜂授粉、生物病虫害防治方法,让鲜食番茄的产量达到每平方米25公斤,是普通温室大棚的2.5倍以上。无土生产环控策略,真正实现了荒滩变良田。省农科院常驻园区的技术人员何平感触很深:“在这儿种番茄,可比以前在室外种番茄舒适多了。” 截至2023年底,省农科院园艺所设施蔬菜团队已为全省9个地区提供设施无土栽培体系技术服务。在张泽锦看来,设施无土栽培体系可进一步实现模式化、智能化管理,改善劳动者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环境污染,应用空间还很大。他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让川内更多种植主体享受到设施无土栽培体系带来的‘新质生产力’。”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