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广东、福建等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南涝北旱特征明显。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要求“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汛情旱情严峻,应对责任如山,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精神,把农业农村的防汛抗旱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应对高温干旱、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为秋粮和农业丰收打牢基础。 春争日,夏争时。当前,正是秋粮面积落实、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也是奠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洪涝灾害和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已经对一些地区的在田作物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能否科学地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年全年的粮食产量,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粮仓”是否稳固。虽然今年汛期的气象条件总体偏差,但只要我们牢固树立起抗灾夺丰收的思想,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举措,就有可能斩断气象灾害与农业灾害之间的“因果链”,将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打好打赢这场防汛抗旱夺丰收的硬仗。 要争分夺秒,打赢秋粮丰收的主动仗。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是全年粮食的大头,要打赢秋粮丰收仗,就必须见势早、行动快。要充分树立风险意识和极限思维,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加强部门联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生产主体打出应对灾情的提前量。要“锱铢必较”地对待每一亩地、每一块田。遭遇高温干旱的地区,要多措并举广辟水源,帮助农民千方百计找到水,精打细算用好水,能播种的播种,需补种的补种,必须要改种的就及时改种。遭遇洪涝灾害的地区,要抓紧排涝降渍,受损较轻的田块适时补肥扶壮,因灾绝收的田块抓紧改种适宜作物,确保不留空闲田。“人不亏地,地不亏人”,只要认真对待土地,就一定能为下一步的秋管秋收打好基础。 要压实责任,用科技和服务“夺产量”。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已经和曾经的“靠天吃饭”大大不同。我们有10亿亩高标准农田,有四通八达的灌溉水网,有数字化的农情墒情监测系统。有了坚实的防灾减灾体系打底,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当前,对农业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再安排。各地要着力压实粮食生产主体责任,把防汛抗旱的力量压到田间地头。办公室里想不出防灾减灾的良方,只有下沉一线,才能因地制宜地统筹调配水源,才能手把手地指导农民用好抗旱良种、保水技术、机井浇灌和微喷灌等各种手段。还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等力量,采取“大户带小户”的方式,不让小农户在与不利天气的“夺”粮中掉队。 要未雨绸缪,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当前已经进入了一年中的主汛期,不仅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北方也有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的情况。干旱会威胁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洪涝灾害则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防汛抗旱的形势特点,充分细化应急方案。尤其是北方一些正在遭遇干旱天气的地区,要跳出固有的“旱区思维”,树立底线思维,提前浚通村内的坑塘沟渠,打通农村预警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农业农村的防汛抗旱,关乎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中国饭碗是否端得稳当,也关乎种粮农民一年的收成和收益。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关于防汛抗旱的精神,分秒必争,通力协作,克服旱涝双重灾害造成的影响,打赢防汛抗旱夺丰收的硬仗,为大国粮仓再添底气。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