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获悉,该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发现小麦籽粒中的某些营养组分,如钙、镁、植酸和甲硫氨酸等,对镉和铅的生物可给性有显著影响,这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品种选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上。 小麦镉铅污染严重威胁健康。生物可给性即农产品中的重金属被吸收的潜力,是衡量小麦镉铅污染对健康风险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小麦镉铅生物可给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仍不明确。 论文通讯作者、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王林告诉记者,该研究发现,11个冬小麦品种在镉铅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指数上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在相应指标上存在差异)。研究人员利用这些差异,优选出健康风险最低、籽粒中镉和铅浓度最低的小麦品种“山农16号”。 研究团队发现,小麦籽粒营养组成与其镉铅生物可给性有密切关系。“具体来说,小麦籽粒中的钙、镁、植酸和甲硫氨酸等营养组分对镉铅的生物可给性有显著影响,而这些影响是造成小麦镉铅生物可给性基因型差异的重要原因。当小麦籽粒中的钙和植酸含量较高时,镉和铅的生物可给性会降低,即这些重金属被吸收的潜力会减少。”王林表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选择或调整小麦的营养组成,降低镉铅污染导致健康风险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在重金属污染农田中进行小麦的安全种植。 (单位: 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