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其养殖业正从追求产量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养大蟹和生态蟹。许多地方开始引进大规格河蟹进行生态性质的养殖。培育这些河蟹的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优质的放牧河蟹种,这是建立高质量的大规格河蟹基础所必须的一步。这通常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完成:第一,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项生物特征来鉴别长江流域中的不同种类;第二,去除那些无饲养价值且早熟而导致身体停滞的小型幼虫;第三,从脚部残缺情况、活跃度以及体表是否有寄生虫等因素中挑选出健康强壮的个体。
其次,在成年阶段用于放牧的大水域内植入各种水生植物,有助于改善水质环境,以防止疾病如黑鳃和水肿。这些植物对河蟹来说具有多重益处:它们提供了天然且优质的植物性食物,同时也是河蟹蜕变和避免敌害的一个安全场所。此外,这些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增加溶氧量,并吸收有机污染物,有助于保持清澈透明度并净化水域。
再者,要控制放牧密度并适当进行混杂。在5月底至6月初购得幼苗,然后将扣留一部分到第二年春季再次投放至池塘。大规格之下通常应每千克配备100-200只,而在每亩水面上,每只之间保持300-500只间距,以提高出池规格及品质。此外,不同类型鱼类(草食性的如草鱼与团头鲂,以及肉食性的如乌鳢与鲶鱼)不能与之共存,而只能混杂滤食性负类(如鲢与鳙)。
此外,还需要在成年的池塘中投入螺蛳作为自然食品供应,每亩约150-250千克活螺能满足连续不断来源供给适口、高活性的蛋白饵料。在淡水螺类中选择最大的优良品种——苹果螺,它们薄壳、大个子、高含肉率,为提升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持。
最后,在管理过程中要调节好 水化学指标,如维持一定水平的溶氧量,pH值7至8.5,以及30至40厘米透明度。一年四季都要保证春季浅灌夏秋冬深,让动物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此外,要定期替换部分原有的排泄物以维持清洁,同时根据气候变化调整频率。在高温时段还需定期注入新鲜逆流或全池换洗,以确保最佳条件下的生命活动。
不论如何,都必须高度关注预防疾病工作,因为近年来的规模扩张使得疾病问题日益严峻,一些曾未见过的问题现在也广泛存在,如纤毛虫感染和抖抖症,这些问题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坚持预防措施,最好提前发现并治疗疾病,并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实施预防策略。而使用微生物制剂,比如光合细菌或EM菌,可以帮助改善环境状况,并有效减少药物使用带来的抗药性风险。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