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中的茶白星病防治指南:提升健康水平
茶白星病是一种常见的低温高湿型病害,对于茶叶种植业来说,了解其症状、病原和传播途径至关重要。以下是对这方面的详细介绍。
茶白星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嫩叶染病初期出现针尖大小褐色小点,这些小点随后逐渐扩大成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的隆起线。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这些斑点会变成黑色的小点,有时数十个到几百个甚至更多,将形成不规则形的大斑,从而导致叶片变形或卷曲。同时,也可能出现叶脉染病,使得叶片扭曲或畸形。而对于嫩茎染病,其斑点颜色从暗褐转为灰白,并且在这些部位生长出黑色的小粒点,同时梢节长度缩短,百芽减少,对夹枝增多。如果情况严重,将导致整个梢段枯死。
茶白星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一种名为“茶叶叶点霉”的真菌引起。这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呈球形至扁球形,大约32-80微米见方,上面有一个乳头状孔口。当它们埋入植物表皮后,可以外露出来。分生孢子的大小则是3-5微米见方,无色的单胞体。此外,该真菌可以在PDA培养基上进行48小时后的培养,以形成白色的菌丝并最终变成黑色的,与此同时还会产生许多小黑点,即所谓的子实体。该真菌在温度范围内(2℃~25℃)能够生长,最适宜于18℃~25℃之下;当温度超过28℃时,它们将停止生长,而光照环境对它们的繁殖与生长也有显著影响。
由于这种疾病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作为越冬形式,在春季初展期间释放大量分生孢子,然后通过风雨传播到新的幼嫩茎条和叶片上。一旦侵入,就开始潜育一段时间,最终形成新的一批 病斑,并继续释放更多分生孢子,以便再次侵袭,使得疾疫不断扩散。此类疾疫倾向于在气温16-24℃以及相对湿度超过80%的时候发作,每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其中特别是在5月份达到最高峰。此外,不同的地理位置,如高山地区,以及缺乏肥料或者过量施用氮肥等条件都能增加这种疾疫爆发的情境。而采摘过度、树木衰弱也容易使其发生。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分批采摘并及时采摘,可减少患虫与害兽接触机会。
推广使用酵素处理后的堆肥以及复合肥料来促进土壤活力。
在每年的春季初展前夕喷洒含抗真菌性质药物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36%甲基硫砷灵悬浮剂600倍液、50%苯环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抗真菌药物,以预防这一疾疫进一步蔓延。
综合以上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和应对策略,让我们一起致力于维护我们的宝贵绿洲——那是充满生命力的鲜美绿意盎然的花园!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