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杉杉湿地里,杉影婆娑、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因修路,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访园博,与尹伟伦院士重逢,他连声称赞: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实现了他当初的建言,最大限度地彰显湖北、武汉的水文化特质。我不禁感慨:为护水杉修改道路规划,是一次智慧和关怀融合在一起的人文工程。
位于园区北广场的一片绿色宝库——银湖畔,一条小径将其分割成了两个世界。一侧是生态湿地,那里的500余棵古树中,有几百年的古老史诗在静默中诉说;另一侧,则是季节变化下种植着各式农作物的小湖坡,那里的稻香和菜薹,在清晨和傍晚时分,让人难以忘怀。
我了解到,在动工之前,该区域有50株20年树龄的各色松木,将要被一条道路所侵犯。但经过研究,我们决定改变原计划,将直线改为弯曲,小心翼翼地围绕这片林子重新设计景观,并新栽200棵胸径13至15厘米的金丝楠苗木,以及300余棵池柏和山柏,以此来丰富景致。这就是现在我们欣赏到的美丽画面。
除了这片湿地之外,还有两处其他地方展示了我们的敬意。在园林艺术馆内,有十余株标本级别的大雪花状白皮松,而在南区楚江旁,有一个数百米长的小溪两岸种植着482棵青龙柏,它们交错形成了一幅图画,不仅增添了自然之美,更让人深刻体会到了生命力与坚韧不拔。
尹院士的话语回荡在我的耳边:“水杉保护凸显武汉特色。”我想,这并非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种承载着时代精神、环境意识以及城市自信力的表达。因为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个致敬,更是一个未来的承诺——那就是珍惜我们手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绿色的力量,用智慧去呵护,用情感去传递,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精彩而又温暖。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