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护水杉调整道路布局0537苗木物品运输场景优化

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杉杉湿地里,杉影婆娑、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因修路,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访园博,与尹伟伦院士重逢,他连声称赞: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实现了他当初的建言,最大限度地彰显湖北、武汉的水文化特质。我不禁感慨:为护水杉修改道路规划,是一次智慧和关怀融合在一起的人文工程。

位于园区北广场的一片绿色宝库——银湖畔,一条小径将其分割为两部分。一侧是生态湿地,有逾500棵古老而庄严的大树,其中包括多种品种的苏木。这片林海中,还有稻香蛙鸣的地方,不同季节会种植各种本土农作物,如菜薹、油菜等,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我了解到,在园区动工之前,这里的银湖畔有50株各色树龄不同但均达20年的苏木,但原来的设计计划要通过这里,将这些古老的大树砍掉。但经过研究和讨论,最终决定修改规划,将直路改弯,使得这片林子得以保存。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景观设计,并新栽200余棵胸径13至15厘米的小苏木及池柏、中山松等,此乃巧手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美丽景象。

除了这片湿地,还有其他两处秀丽的地标:在馆内,有十余株雪景苏木展出;南区楚河旁,则有一条数百米长的溪流沿岸种植482棵苏木。院士尹伟伦说:“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对于保护这种珍贵资源并让它成为城市特色的一致努力。”

据植物学家的研究,大约几千万年前,当恐龙还未消失时,大型植物如现代落叶乔木类似于现在的大理石松(金钱松)一样覆盖地球表面。当第四纪冰川期来临后,这些巨大的森林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极少数量幸存者。但恩施利川那位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小伙伴,它们坚韧不拔,一直生活到了今天,被誉为20世纪植物界最重要发掘之一。而后来又有人选择它作为武汉市树,从1983年起,它就已经是我们的守护者已超过三十二载。

尹院士深情地说:“每一颗心脏般健壮、耐风雨且生长迅速的小伙伴,都承载着一个故事。它们见证了时代变迁,同时也成为了江城名副其实行道树选中的象征。”去年7月,我们举办了一场专家咨询会议期间,他提出,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城市举办世界级展览,就必须突出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且使得这些展览点变得更加特别,比如湿地环境。他提醒我们,要创造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氛围,让人们能够沉浸其中,即便是在繁忙都市生活中也能找到宁静之所。

如今,这个梦想已经成为现实,而我目睹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从图纸到实践,再到完善,每一步都是对美好目标不断追求的一部分。尹院士赞赏道:“在这里,我们用这些古老而强壮的大树,以及他们周围精心打造出来的情境,用它们来表现我们对这个地区独有的湿地特性的尊敬,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博物馆这样的方式分享关于这些奇迹的事迹。”

总结来说,我们共同见证了一段传奇式的人文工程,其结果是一座既具备教育意义又充满魅力的公共空间——这是对那些曾经可能被遗忘的声音的一个回应,同时也是对未来继续保育这一珍贵资源的一份承诺。我相信,无论是在远方还是近处,那些庞大的姿态都会继续守护着这个城市,为所有游客提供无尽灵感和欢愉。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