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杆菌 沙门氏菌属简介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统称为沙门氏杆菌。大小0.6~1.0×2~3um,无芽胞,一般有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沙门氏杆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沙门氏杆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沙门氏菌属简介
  2. 沙门氏病菌是什么
  3. 什么是沙门氏菌病

一、沙门氏菌属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注解

1 拼音

shā mén shì jūn shǔ

2 注解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统称为沙门氏杆菌。大小0.6~1.0×2~3um,无芽胞,一般有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s型菌落。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大多产生硫化氢。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目前至少有67种o抗原和2000个以上血清型,所致疾病称沙门氏菌病。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可分为三类:①对人致病;②对人和动物均致病;③对动物致病。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沙门氏菌有:伤寒沙门氏菌(s.typhi),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paratyphia、b、c),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suis),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等十余种。一般可简称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

二、沙门氏病菌是什么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

其中与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扩展资料:

沙门氏菌病

1,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

典型伤寒病的病程较长。细菌到达小肠后,穿过肠粘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经淋巴管至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并在其中繁殖,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此时相当病程的第1周,称前驱期。病人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

细菌随血流至骨髓、肝、脾、肾、胆囊、皮肤等并在其中繁殖,被脏器中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此期症状明显,相当于病程的第2~3周,病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部分病例皮肤出现玫瑰疹。

存于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排至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部分菌可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出现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坏死和溃疡,严重者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肾脏中的细菌可随尿排出。第4周进入恢复期,患者逐渐康复。

典型伤寒的病程约3~4周。病愈后部分患者可自粪便或尿液继续排菌3周至3个月,称恢复期带菌者。约有3%的伤寒患者成为慢性带菌者。副伤寒病与伤寒病症状相似,但较轻,病程较短,约1~3周即愈。

2,急性肠炎(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氏杆菌感染。多由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系因食入未煮熟的病畜病禽的肉类、蛋类而发病。潜伏期短,4~24小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细菌通常不侵入血流,病程较短,2~4天内可完全恢复。

3,败血症:常由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病菌进入肠道后,迅速侵入血流,导致组织器官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心内膜炎等。出现高热、寒战、厌食、贫血等。在发热期,血培养阳性率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沙门氏菌

百度百科-沙门氏杆菌

三、什么是沙门氏菌病

也被称为沙门氏杆菌病,又名副伤寒,是毛皮动物中常见的 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貂等犬科尤其易感此病。

1病原及流行病学该病病原是沙门氏杆菌,这类杆菌 常常包括猪霍乱沙氏菌、肠炎沙氏菌、鸡白痢沙氏菌及鼠伤寒沙 氏菌等,它们均呈革兰氏阴性,是一类细小的杆菌。

沙氏杆菌为条件性病原菌,在貂肠道内寄生,当外界环境发 生剧烈变化,或不卫生饲养管理及营养失调时,杆菌毒力发作致 病。该病以胃肠道机能紊乱及败血症为特点,可以引起病貂不 治死亡。

沙氏杆菌病在更大程度上属于内源传染致病。沙氏杆菌大 量寄生于肠道内,只是由于体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 种生态平衡,才使沙氏杆菌受到抑制,不致大量繁殖致病。

当条 件变化,特别是消化道黏膜完整性遭到破坏、胃肠发生炎症等情 况发生时,沙氏杆菌便有条件大量迅速繁殖,并沿肠道进人循环 系统,最终侵人内部各脏器,引起沙氏杆菌病。所以当投喂质量不好的饲料或饮水刺激胃肠道黏膜,或由 一种饲料突然转变为另一种饲料等,都可能引发此病。

一般情 况下,沙门氏杆菌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并多在夏季发生于1 ~2 月龄幼貂群。

2症状自然感染时潜伏期为3 ~20天。急性病例病初 表现兴奋,不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喜卧,多藏于小室内,走动 时拱背,时有呕吐,常发生腹泻,体温升高至41^ ~ 42T,最后 在昏迷状态下死亡。

一般病程为5 ~ 10小时,也可能延长至 2 ~3天。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高度紊乱,病貂食欲废 绝,腹泻、呕吐、排水样便,精神沉郁,呼吸浅表、频数,被毛蓬乱, 眼球下陷,结膜发炎,四肢软弱无力,特别是后肢,站立时后肢支 撑不良,后期后肢出现不全麻痹。

在高度衰弱的情况下,经7 ~ 14天死亡。慢性病例食欲减退,腹泻,粪便中常见有黏液,渐行 性消瘦,贫血,眼球下陷,出现化脓性结膜炎,被毛松乱无光,不 愿走动,行走时步态不稳,经3 ~4周高度衰竭而死亡。如在配 种期或妊娠期发生本病,母貂出现空怀或流产。

哺乳期仔貂患 病,表现为虚弱,不活动,吮乳无力。仔_在窝内不抱团,或 呜叫,常打哈欠,生长发育不良,多在2 ~3天死亡。

3病理剖检主要表现为黏膜或全身有明显的黄疸症 状,肝脏肿大,颜色不均匀,切面多汁外翻,胆囊增大,内充满黏 稠的胆汁。

多数病例脾脏高度肿胀,呈暗红色。纵膈、肝门和肠 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触摸柔软,呈灰色或灰红色,切面多汁。 肾脏稍肿大。胃内空虚,黏膜肿胀变厚或有溃_。

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做出初高效养_技术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需进行血清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 或镜检。

附:细菌学诊断在发病早期进行快速细菌学检查,有 利于确诊。用无菌方式采取静脉血,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内, 371恒温培养8小时,有沙门氏杆菌菌落生成,镜检可见。此 时,将培养物与已知沙门氏菌阳性血清作凝集反应,如能凝集, 即为此菌。这种方法很快,一天即可。

5防治沙门氏菌病的治疗,一般选用新霉素和左旋霉 素进行对症治疗,也可用四环素或氯霉素。用法用量:新霉素,随饲料投喂,每日每只幼貂万国际单 位,成_20万国际单位,连续投喂7天左右为一疗程。四环素 或氯霉素,拌于饲料中投喂,幼貂每日0。

3 ~0。5克,成貂0。4 ~ 0。8克,每5天左右为一疗程。沙门氏菌病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尤其对于仔 貂及妊娠、哺乳母貂应该特别加以关照。

①严格保证伺料的新鲜、卫生,并保证饲料结构过渡的 平稳。

②保证营养的全价,尤其在沙氏杆菌病易感的季节,更应 如此。

③加强对母貂妊娠期、哺乳期管理。并在仔貂补饲及断乳 初期,给予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并可在这两个敏感时期在饲料中 混喂一些药物,如小剂量投喂新霉素等。

④特异性预防措施是接种多价甲醛菌苗,30?35日龄时隔 5天皮下接种2次,剂量为1 ~ 2毫升,免疫期达7 ~ 8个月。

母 貂可经乳汁将抗体传递给仔_。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沙门氏杆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沙门氏杆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