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还是规模化继续养猪还是打工去

思考一: 近期一直有微信在传播一个观点:“将来打工者无工可打”,虽然这个观点有点吓人,但你不能不去思考其可能性。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中国创造”还需要时日,任重道远,那么这些进城的农民工以及农民工子弟将来怎么办?工作岌岌可危,消费居高不下,是继续飘在城市,还是落叶归根?落叶归根后以何为生? 思考二: 我一直在诠释家庭农场以及重要性,我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能够理解政府为什么要推进家庭农场,或者说,我觉得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返乡的生存和生计问题,家庭农场是渠道之一。农民工滞留城市,无论对城市和农民工本身都是隐患,对城市是治安隐患,对农民工是生存隐患,所以必须通过回流来疏通。回流的人中有部分人观念比较开放,有胆有识,家庭农场事实上提供了农民二次创业的机会。 思考三: 年轻人从事养殖的热情不高,除非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让养猪变得很简单。如何让养猪变简单?这就是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技术咨询团队)成长壮大的契机。在互联网时代,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就业的差距越来越小,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将来必将出现大量的“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农村”这样的人群。其实这是社会的进步,就好像以前找保姆去农村,现在发现,农村是很难请到保姆了,想找保姆?去城里找! 如果能够让养猪简单起来,猪二代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这一天我相信很快就会到来。 思考四: 到底什么样的养猪规模能赚钱?养什么品种的猪更赚钱?我觉得从养殖者的角度去思考更靠谱。外三元猪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条形好、屠宰率高,但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也高,还有洋妞发情不明显,这些特点适合工厂化养殖,其支撑依据是硬件(设备与自动化)和软件(大数据)的双重结合,但对专业户和家庭农场,我在调查中发现,收益高的恰恰是养殖内三元甚至土杂猪:产仔率高与环境适应性强,这二者使得PSY反而比饲养外三要高且稳定。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以夫妻为组织形式的专业户相对收益高,当然这只能针对家庭式群体有效,工厂化是无法做到这一点。我在想,是否家庭养殖年利润达到6万以上时,就自然形成吸引力,让打工者回到农村?那么,正常养殖多大规模可以基本达到这样一个利润?如果每头猪的利润为200元,则20头母猪就可以达到,加一个保险值,30头母猪是比较合理的,这也解释了目前有些地方30头母猪以下的养殖户消失比例比较大。 思考五: 散养户为何消失如此之快?利益自然是主要原因,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人们普遍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提高,当养殖不能带来可观利益时,就开始嫌弃养猪比较脏,气味不好,特别是房屋改造后,基本没有养猪的配置,也就不养了,当人们习惯家里可以没有猪时,这个时代就基本终结。 以上几个思考似乎毫无关联,其实不然,从中可以看到若干年后的养殖结构与养殖模式,对企业选择客户群体有一定借鉴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