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小麦种植者会选择秋天播种,这样经过低温春化的小麦,在第二年夏天能够成熟并获得丰收。通常,一个良好的田地每年能产出300到600公斤的小麦,其中高产地区甚至可能达到400公斤以上。小麦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包括出苗、分蘖、返青、起身、拔节、孕穗、开花和成熟等多个阶段。
其需肥特点及其施肥原则和技术模式如下:
需肥特点:
起身至拔节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达到了75%以上,是养分吸收最为旺盛的时候。这部分养分约有一半来自于施用的化肥,其中氮主要依靠基肥和追肥,而磷钾则以基肥为主,因此起身至拔节期间是氮素追施的重要时刻。
分蘖期对于氮素敏感过度施用可能导致无效分蘖增加以及植株倒伏。该阶段的生长还受到品种特性、小麥播種量、小麥播種質量土壤質地及墒情以及氣候條件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春季根據土壤狀況進行综合管理。
轮作施肥要两茬兼顾。
冬小麦常與夏玉米等夏播作物轮作,在施用的過程中應考慮輪作時期所需養分,並將兩個作物視為一體:兩個栽培周期內共享大約相同數量的大豆(N)、磷(P)和鉀(K)含有機或無機化合物,但磷酸二铵主要供給冬小麦,而钾酸則供給夏玉米。
施用原則:
提升技術水平
增加使用有机废弃物作为补充
实行秸秆还田,并结合无机化合物进行联合使用
4.坚持“适宜氮、高稳定磷,加微元素”的原则,同时减少总体氮含量,调整基础与追补比例,以降低初期营养需求,并通过多次有限度投放来实现最佳效果。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水力调配措施
通过观察苗木状况,对植物进行分类处理,如弱势苗木需要提前进行加强灌溉并增加硝酸盐投入;而强势苗木在拔节后可以适当减少硝酸盐投入。
加强综合管理策略,比如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选择抗逆性的品种;对种子进行筛选晒干消毒处理;确保播植质量;在北方区域应在灌水之前提供必要支持,并根据苗床环境调整喂食计划;针对抽穗后的植物实施适度灌溉与叶面喧噪以防止早衰增进粒重同时预防病虫害侵袭。
最后,一亩土地每年的总计输入应该包含12到15千克N(氨态)、6到8千克P2O5(磷酸二氧化)、4到8千克K2O(碱式钾氧化)。基层滋润剂应包括腐熟农家垃圾1500至2000公斤尿素6~8千克或碳酸铵20~25千克,以及磷酸二铵15~20千克或过镁石40~50千克及五氧化二铁5~10公斤。此外,可以采用复合化学品,每亩应用30至40公斤。而追撒过程中,从返青至拔节数日内每亩应用尿素15~20公斤,或可一次性投放亦可逐步添加。在扬花期间,可额外加入3至5公斤尿素以促进发育更好。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