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塘养什么鱼最好探秘蟹类疾病致死原因

商品蟹的捞起之际,往往因为销售压力而无法立即处理,这就导致了暂养河蟹现象。然而,有时这段暂养期会伴随着发病死亡的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今天,我们将探讨暂养河蟹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暂养池缺乏清洁,淤泥过厚

许多改造自原有鱼池或稻田的暂养场地未经彻底清理,其淤泥层厚达30-50厘米甚至更厚。这种环境为病原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河蟹颜色深黑、腹部黄锈、体弱多病,最终难以食用且抗性低易死去。

水体循环不足,缺氧严重

大多数暫養池缺乏有效进排水系统,只能通过潜水泵进行换水操作,这种方式难以有效净化水质和排除底部污垢。一旦如此,很容易造成严重缺氧问题,对于河蟹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它们可能因饥饿和窒息而死去。

饲料钙质不足,水质偏酸

很多淡水塘对甲壳类动物如河蟹来说并不适宜,而其pH值通常在6.5-7之间,这对于它们生长来说是个挑战。而且,由于临时性的大规模临时栽培,不少农户没有及时补充石灰来调整pH值。此外,用作饲料的大多是红苕片(丝),这些素材普遍缺乏蛋白质和钙质,因此早期的小海鲜很容易发生蜕壳障碍,最终夭折。

生态条件差异显著,加上管理上的疏忽

为了防止逃跑,大部分暫養場地只考虑到物理隔离,但并未顾及到生态环境对河蟹需求,如沉船植物栖息点等。这使得这些场所成了简陋无比,其中没有一定的坡度供河蟹摄取食物,同时也无法了解他们是否能接受饲料以及投放多少合适,从而导致一些海鲜由于摄入不当或者过量最终丧命。

暂养时间过长,加剧了密度问题

通常情况下,小型海洋生物在此阶段需要一次最后蜕变,但由于资源有限、空间狭小,以及管理上的误判,一些已经疲惫不堪的小生命被迫留在同样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生殖困难而遭受更多伤害,或成为同类捕食者的猎物;有些幸存者尽管勉强完成蜕变,却因为身体虚弱与疾病相继倒下。

另外,一些已经受伤或染有疾病的小海洋生物进入这样的环境后迅速传播疾病给其他健康个体,为整个群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