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那片郁郁葱葱的“速生杨”,心中满是希望。300多户种植户与西安国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计划在一年后将这些苗木卖出。但就在收购时刻,他发现公司突生变故,合同无法履行。他和其他种植户们纷纷求助,但无门可寻。
他们曾经信任过合同上的条款,也曾相信公司的承诺。去年3月,他们和国特公司签订了一份“速生杨定向育苗造林合同”,明确规定了违约赔偿责任。但现在,那些条款似乎只是一纸空文。
300多亩“速生杨”长得喜人,但没有被收购。种植户们等待着,却只能看到债务的堆积如山。据说,这笔债务总额达到了90余万元。而那些树苗,没有卖出去,却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损失的问题,更是一个信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补充合同,也让人难以相信未来会有所改变。种植户们对公司提出的补救措施持怀疑态度:“白纸黑字的合同都靠不住,口头上的承诺怎么敢相信呢!”
尽管董事长张乐承诺将尽快支付剩余资金,并保证明年的收购价格不会让他们吃亏,但现实中的困境并未随之缓解。这场事件,让这些农民深感绝望,他们感到自己仿佛站在风暴前线,一切都在一瞬间变得不可预测和危险。
他们曾以为自己的努力将会得到回报,现在却发现自己可能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在这个自然景观中,“速生杨”的美丽与活力,与这些农民当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提醒人们即便是在最美好的开始之后,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逆境。而对于那些依然坚守于土地上的人来说,只能不断地祈求风调雨顺,以期早日解决眼前的困局。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