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青岛的麦收工作基本结束。最近两年,随着土地流转进度的加快,农村出现了许多种粮大户。比如平度明村镇的种植户王洪春,今年光小麦就种了2300亩。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大约2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不过,您可能想象不到,这么大的麦田,王洪春只需要一周时间就能收割完毕。而更让他高兴的是,今年小麦种植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王洪春是西店子村的种粮大户,一共种了2300亩小麦。收麦子这几天,他每天早上5点出门,一直要守到晚上8、9点。蹲在田间地头,看着沉甸甸的麦穗,王洪春的心里喜滋滋的。
王洪春家的麦收从6月15号就开始了,他算了算,每亩地能产1000斤左右的小麦,比去年增产了百分之十。一斤能卖1块2,是个丰收年。
以前,王洪春在镇上开过预制板工厂,但2013年村里推行土地流转后,他关掉工厂,从三个村流转2400亩土地,又重新当起了农民。他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位大型作物生产者之一,并且购买了一批农机设施,用一个月时间完成播种。
然而,小麦情形中遇到的旱情却让他发愁。但是,如今他的作业几乎完全依赖于联合收割机进行:从播種到脱粒,再到秸秆还田,它们几乎同步进行,使得效率提高不少。此外,由于拥有自己建造的大型仓库,可以存储5000多吨小麦,不再担心雨淋或其他自然灾害对庄稼造成影响。
对于这一切变化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希望,都让人感到非常感动。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农业生产,都有其独特的情感价值,而这些价值正被像王家这样的一些家庭所体现和传承,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及所有农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致敬!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