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确保在收获大白菜之前,选择那些叶色鲜绿、含水量较低且生长周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这个过程最好是在小雪前后进行,以避免机械损伤,同时也要去除病害和残株。在没有强烈寒流的情况下,我会在阴凉处让白菜晾5-7天,这样可以帮助降低温度并减少水分,使其更适合初期冬贮。
接下来,我会采用不同的贮藏方法。一种方法是窄沟埋藏法。我会挖一个南北走向的窄沟,深度为40-50厘米(比白菜高4-5厘米),宽度为1米。在气温降至0℃左右时,我会将剔去残叶后的白菜根朝下的紧密排列于沟内,并覆盖2-3厘米厚的细土。随着每次强寒流的到来,我还需要再覆盖一些轻微冻结的细土,最终一次盖土厚度达30-40厘米。
另一种方法是窖藏。我会做两个活窖,每个深1.5到2.3米,长和宽各为2.3米。这些活窖顶部用玉米秆搭建棚架并覆盖15-20厘米厚的地面材料,再踏实。每个活窖中间有一个通风孔,每隔3 米左右就有一个通风孔供空气流通。此外,还设立了南侧的大门用于进入和出发。当傍晚时分,当天开始冷却时,便将白菜运入这些活窖双层垛堆放6至7层。而最初10至15天内,全天保持开启口子以及通风孔以利于新鲜空气进入。但随着时间推移,当温度继续下降,我们逐渐封闭这些口子,只允许晴朗午后开放通风孔以维持室内环境稳定。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使用室内贮存法。在收获后,让白菜在室外晾一段时间直到干燥,然后等待气温达到或超过零摄氏度,将它们转移到室内储存的地方堆放。这通常包括双排立垛,每两层之间都留出空间,用高粱秧或其他类似的物体作为隔离物品。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比如烂叶,就要及时检查并处理掉所有问题部分。
为了加强冬季管理工作,一旦“立冬”便需保持住所温差在0摄氏度左右,利用夜间自然降温同时通过放风来调节内部温度。此外,在“大雪”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应定期倒翻一次,以防止积压造成过热;而到了“立春”,则需注意防止过热与冻结,同时利用早晚多通风以保护储存中的蔬菜不受损害。此外,要尽量避免日光直射引起房间内部温度升高,以及在午后确保窗户关闭,以防止热浪侵袭,从而使整个系统运行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