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在家乡的田野里养出一片绿油油的草地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爸爸就带着我去田埂上帮忙。那些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种植庄稼的知识,更领悟了农牧文化中的智慧。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土地。春天结束时,父母会决定哪块土地可以种植,而哪块则留给我们自己照看。我和小伙伴们负责修理旧网围住那片空旷的小土地,这是我们的“牧场”。我们用心修补网眼,让没有用的老工具也能再次发挥作用。
接下来,就是播种的时候了。我记得每次播下麦苗之前,都会先把头顶上的帽子摘掉,以便阳光直射到每一个小颗粒中。阳光、雨水、土壤,是农民辛勤耕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麦苗开始长出来,我们就会添置一些简单的小工具,比如手推犁和锄头,用来除草和深挖肥料,这些都是农牧活动中的常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幼苗逐渐成长,它们变得更加坚韧,不受风吹雨打。这让我想起了《诗经》里的句子:“其甘其美,其实可爱。”这正是我对待这片土地、对待这份工作的情感体现。在这里,我学会了耐心与自然共处,也学会了珍惜这一份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
夏末秋初,那片原本荒凉的小土地变成了金黄色的金海洋。看着那熟透的麦浪,在微风中摇曳,我心里充满自豪。这不是单纯的一个人力维护的地方,它承载着我的汗水、我的梦想,也承载着整个家庭对未来的希望。当收获季节来临,我们将这些粮食分装好,然后又一次回到原点,为新一轮生长做准备。
岁月流转,孩子们也逐渐长大,有些离开家乡,有些继续守护这个温暖的地方。那片曾经荒凉的小土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块丰饶而神圣的地方——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付出。在这里,我懂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牧”,一种对于自然赋予生活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种理解与尊重。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