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遗传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3月11日,浙江正式启动建设畜禽遗传资源库二期项目。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届时可保存120万份遗传材料,这意味着继资源库一期投用以来,该省的畜禽遗传保存能力将实现“数量级”跨越。 近年来,浙江一直致力于打造现代种业强省和特色品种大省,保、育、繁、推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记者了解到,作为畜禽遗传资源大省,浙江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存量位居全国首位,保种实现了应保尽保,生猪种源基本实现自给,湖羊、绍兴鸭和浙东白鹅等优良品种输送全国各地。 2019年,浙江在原种畜禽质量监测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省畜禽遗传资源一期库,累计保存遗传材料17.6万份,率先开展了湖羊和蜂种质检测、诞生冻精羊胚胎羊、生物保种技术扩繁地方猪。实践充分证明,资源库建设是种质资源的“方舟”,是种业“芯片”的核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器”。 “新开建的畜禽遗传资源库,主要用于保存地方畜禽品种的冻精、胚胎、体细胞等遗传材料,建成后,拥有超大容量低温、超低温存储设备27台套,可覆盖全省41个地方畜禽品种,保存能力在省级层面居全国第一。”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站长应永飞介绍,项目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包括资源保存库、质量监测中心、数据信息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对外展示窗口在内的“五个一”。 根据方案,浙江将构建畜禽性能测定、基因序列数据库,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共享数据信息,开展联合育种攻关;与此同时,还将构建起41个畜禽品种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挖掘DNA特征片段2000条以上,并利用数据信息,结合前沿技术,争取每年培育1-2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畜禽遗传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浙江更注重畜禽种业的人才培养。对此,浙江将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研究生实训基地,实施“尖兵领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项目,开展系统培训、联合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驻点研究,组建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畜禽种业人才队伍,打造成全国畜禽种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样板。 种业振兴如何被社会大众所认知?二期项目中,浙江将充分发挥“库、中心、平台、人才”的综合功能,通过畜禽种业主题展馆、VR沉浸式体验展厅、举办科普宣传活动、推介优秀畜禽品种,多视角展示全省畜禽种业发展成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等12项审批,以及3个前期工程,计划在2025年建成使用。
标签: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到底管什么 、 山东农业大学综合教务系统 、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 农业综合新闻 、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