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我们农民朋友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常用氮肥,其氮含量高达46%,几乎是所有氮肥种类里面含量最高的,为作物补充氮肥的潜力巨大,因此在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生产过程中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甚至对很多农民朋友来说,只要一提到氮肥就是尿素,而种类的氮肥甚至于很少使用。
尿素含氮量虽然出类拔萃,但是,传统做基肥或者作追肥施用的尿素,实际的有效利用率往往不足35%,也就是说超过65%的尿素都没有发挥应用作用,而是被浪费掉了,尤其是在没有掌握尿素科学使用方法的情况下损失就更为严重。
比如说通过撒施或者冲施的尿素,往往利用率低于30%,因为尿素要发挥肥效,需要通过尿酶的作用把尿素转化为碳酸或者是碳酸氢氨,而氨类肥料在湿度较小或者温度偏高的时候,很容易挥发到空气里面,这就会造成氮肥的严重损失,这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尿素含氮量虽高,但是有效利用率比较低的重要原因。
另外需要指出的就是尿素属于一种半缓效态肥料(因为它需要被分解转化为铵态氮),因此,比起来氯化氨等铵态氮肥来说,尿素的肥效释放相对来说较慢,而比起来有机肥等缓效态的肥料来说,尿素中的氮肥释放的速度又相对较快,所以说又被称为半缓效态肥料。因此,如果植物发生缺氮或者在氮肥临界期的时候,需要及时补充氮肥的话,尿素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尿素的时间要比用硝态氮或铵态氮等速效态氮肥的时间要提前4-5天,但即便是这样,仍然无法避免在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过程中造成的浪费,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尿素施用方法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叶面喷施尿素,这样尿素不但利用率高,而且见效的速度也更快,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优势:
第一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速度更快
因为尿素属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被喷施到叶片上之后,在与细胞膜接触时,可以被细胞膜在短时间内迅速捕获,进而转化为自身生理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这一过程节省了土壤施用时的根部吸收、茎叶转化及运输过程,也就是说走了个捷径,比起来土壤施用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植物对氮肥的需求。
第二个优势就是尿素在叶面上有效利用的时间持续更长,吸收利用率更高
叶面施肥必须是在水溶液状态下所喷施的营养物质才能被叶片充分吸收利用,但是常见的叶面肥,比如说磷酸二氢钾等等,往往喷施到叶片上之后,很快会因为风力或者是光照等因素而挥发掉,这样在叶片表面,以可有效利用状态(水溶态)存在的时间就比较短,这会大大降低它有效利用率。
相比之下,尿素在叶面喷施之后,吸收利用率则比较高,关键的差别在于尿素自身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也就是说可以把周围空气里面的水分子来凝聚过来,这样就可以在叶片上更长时间地保持水溶状态,并且尿素在吸水之后具有一定的粘附性(种类的叶面肥往往需要加入洗衣粉等才能起到这种粘附效果),因此,叶片对尿素也就有更长的吸收利用时间,吸收率利用率自然也会更高。
第三个优势是尿素可以被直接用于合成有机营养物质
最新的的研究表明,尿素在被叶片吸收利用之后,被运输到细胞器之后可以被细胞器直接用于合成氨基酸,而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原料,因此,通过叶面喷施尿素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合成,提高植物体自身的养分合成能力,从而为形成比较好的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第四个优势就是尿素的副作用很小
如果用氯化氨或者是磷酸二氢钾等无机态的化肥作为叶面肥,由于无机态化肥里面在水溶液状态下都呈现带电荷的离子,而这些带电离子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的会对叶片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也是在浓度偏高的时候,叶面肥容易灼伤叶片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相比之下,尿素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尿素属于有机状态分子,本身是中性的,并且在叶面肥的溶液状态下,基本上是不带电荷的,也就不会对叶片产生不良刺激,这样就可以避免影响细胞器的功能发挥,因此,相对来说用尿素做叶面肥就更为安全。
用尿素做叶面肥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也要把握好利用的浓度,一般情况下,禾本科作物的浓度约为1.5%、茄果类蔬菜约0.3-0.5%、瓜类作物约为1-1.5%、果树作物则保持在0.3-0.5%。
另外,叶面喷施尿素只能作为在基肥和追肥的基础上一种氮肥供应的有益补充,对短时间内缓解作物缺氮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毕竟供给量小,仅靠叶面喷施尿素来提供氮肥,从数量上难以满足作物对氮肥的大量需求。
标签: 山东农业大学综合教务系统 、 农业综合新闻 、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