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鱼技术新进展揭秘四大疾病防治策略

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但只要尊重科学,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并不可怕。

水肿病

症状:河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蟹匍匐池边,不摄食,最终导致死亡。

病因:主要是河蟹生长过程中腹部受机械性损伤后感染了某些细菌所致。

防治:每公斤蟹取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或者全池泼洒浓度为0.5~1ppm的呋喃西林溶液。

聚缩虫病

症状:症状表现为体壳污物较多,活力和食欲逐渐减弱,一旦严重会在黎明前死亡。仔细镜检可发现额部、步足、贝壳及腮等均布满聚缩虫。

病因:通常是由于池水过肥,导致水质不良,使得聚缩虫大量繁殖寄生于河蟹体内。

防治:使用高锰酸钾与新洁尔灭混合液浸洗已感染的河蟹;同时往池边和密集处泼洒孔雀石绿溶液,以控制其扩散。

蟹奴病

症状:症状包括腹部稍显臃肿,以及揭开脐盖可见乳白色或半透明色的寄生虫体。雄性患者出现椭圆形脐星,有时难以区分雌性。此外,它们的螯足小且绒毛稀少,其生长缓慢,并且如果严重,则肉质有特殊味道而不可食用。

病因:主要原因是因为环境中的盐分过高,这使得幼年阶段的猫头鹰(即螯虾)迅速繁衍并扩散至其他健康的河蟹身上,从而引发感染。

防治方案包括定期注入清洁、新鲜淡水至塘中,同时捕捉已经被侵蚀的海洋生物,将它们隔离到专门用于治疗这些问题的小型塘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其进一步传播给其他健康个体。

蜕壳障碍症

该疾病常见于无力蜕换壳或仅能露出部分新壳的情况,其中可能伴随着头部和腹侧出现裂痕,最终导致死亡。在一些情况下,可观察到周围皮肤发黑,但最终结果仍然是一场灾难。

这种状况可能源自两方面,一是受到了疾病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可能由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造成。因此,在处理此类情况时,我们需要首先确保没有任何潜在的问题,然后对应进行治疗。如果发现上述迹象,可以通过将破碎甲片(如禽蛋)拌入饲料来补充必要营养素,或是在整个栖息地中加入适量石灰粉以改善环境条件。这一措施应该持续进行3-4次,每隔五天一次,以确保所有动物都能得到必要保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