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是毛皮动物一种病毒病。主要发生于北极狐、狐狸和水貂的幼仔,其特点是爪和躯干皮下结缔组织浮肿和溃疡坏死性病变。
1.病原体
病原体为大型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为痘病毒科成员。
2.流行特点
银黑狐对痘病毒敏感,而狐狸和水貂敏感性低。潜伏的带毒狐狸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疫情常发生的一些狐狸场的老龄狐狸。痘病常在子宫内感染,寒冷季节死亡增加。
3.临床症状
子宫内感染的胚胎可能死亡或被吸收,生后虚弱或发病。其中部分仔狐狸在生后1-2天患病,重症仔狐狸不能吸吮母乳,无目的爬行,全身皮下结缔组织、尾和四肢(特别在趾和掌部)浮肿,进一步转为血肿,出现溃疡坏死性病变,有时母狐狸四肢病变部分被咬掉。当仔狐狸出现黄疸症状时,通常死亡。由于乳房积满奶汁和变硬,母狐狸不安,并可能撕咬和吃掉自己的仔狐狸。银黑狐感染痘病后,常空怀。
4.剖检变化
病变不仅出现在四肢,而且波及到全身皮下结缔组织,同时内脏器官也有变化,如心肌弛缓,肝脏出血,肠黏膜卡他性炎症等。
5.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和剖检变化即可诊断。有时需接种犬、豚鼠或不同妊娠阶段的小白鼠。
6.防治措施
目前尚未解决免疫问题。本病可肌注抗坏血酸(l毫升,5%溶液)和维生素Bl2(100~300毫升),药品分别注入两侧后肢脚掌。重症病例,按疗程隔2~3天重复注射。
标签: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到底管什么 、 山东农业大学综合教务系统 、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 、 生态农业涉及农家肥料的综合利用 、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