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杉杉湿地里,杉影婆娑、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因修路,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访园博,与院士尹伟伦重温往昔。我对他说:“您当初提出的建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不仅实现了我当初的设想,而且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湖北、武汉的水文化特质。
为了护卫这片宝贵资源,我们修改道路规划,将直线改为弯道,以免损害这些珍贵树木。设计师们还围绕这片湿地重做景观设计,加植200棵胸径13至15厘米的新生苗,使得环境更加宜人。此外,还有两处其他的地方展现着我们的努力和爱护:在园林艺术馆中,有十余株“雪景水杉”标本;南区楚水旁,有一个数百米长的小溪两岸种植有482棵茂盛的大树。
据植物学界研究显示,原先人们认为水杉已与恐龙同时代并且灭绝。但是恩施利川的一棵古老树木证明了这一假设是不正确的。这一次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认知,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83年,当我们选出市树时,12750张群众投票中,其中5817票选择了我们现在身边这位古老巨人的伙伴——它成为了武汉市树,并持续至今32年。如同尹院士所言,它们耐受洪涝、笔直粗壮且生长速度快,更适合江城之选作为行道树种而非他物。
去年7月,在举办专家咨询会时,我提出要突出水文化,同时确保展出的自然环境不同于长江或东湖,而应呈现小桥流淌、小桥流转的情境。而如今,这一切都已经从图纸转化为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在这里,您可以亲眼见证那脆弱生命如何在人类善意下得以延续和繁荣,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意盎然之美,是真正意义上的湿地传承者。
标签: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信息服务 、 农业综合新闻 、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 农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