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湿地里,杉影婆娑、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因修路,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访园博,与院士尹伟伦同行,他连声称赞: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实现了他当初的建言,最大限度地彰显湖北、武汉的水文化特质。
为了护卫这些古老树木,我们修改了道路规划。湿地位于园博园北广场,与银湖相接。一侧是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其中植有逾500棵水杉、池杉及中山杉;另一侧则是稻香蛙鸣的生态湖坡,在季节变化时会种植各种本土农作物。
在我之前访问时,有50株20年树龄各色杉树林立于银湖畔,但原计划要通过这里的一条道路将使得这些建筑化为灰烬。但经过研究和讨论,我们决定改变规划,将直线改为弯曲路线,从而保存下这些珍贵生命体。设计师们围绕这片美丽森林重做景观设计,并新栽200棵胸径13至15厘米的小松和300余棵池柏或中山松,使其如今成为游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之一。
除了湿地之外,园区还有两处重要的地方:在艺术馆内,有十几株雪花落满的大型标本展出;南边楚江旁,有一个长达数百米的小溪两旁种植着482棵小松,为游人提供了一片宁静之境。
院士说:“我们保护这些古老树木不仅凸显了我们的城市特色,更让人们了解到它们作为自然遗产的地位。”据植物学家所说,上世纪40年代恩施利川那颗巨大的“水杉王”复活后,一切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它们从濒临灭绝走向重新繁荣。这不仅是一次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也证明了人类对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尊重。
去年7月,我提出了在举办世界级展览会时必须突出区域文化特点并且以独特方式处理自然资源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看来我们的努力已经成功付诸实践。我非常高兴看到我的设想得以实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地区独有的价值以及它如何塑造这个城市的心脏——即它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
标签: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 农业综合新闻 、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 湖南农业大学综合 、 农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