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韭菜扣棚前后管理种植业有什么好项目先种后摘循环往复

一、扣棚前的准备工作

清理韭畦。经过霜冻后,韭菜的营养物质转移到鳞茎中,叶子开始枯萎,此时应清除畦内的秸秆、死叶和杂草,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从而降低发病风险。

扒露韭根。清理完畢後,将覆盖在鳞茎上的土壤挖出,使其暴露于日晒雨淋,这样可以提前打破休眠状态,同时也能消灭潜伏在根部的害虫。在扒露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伤到根部。

灌注防虫剂。6至8天之后,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500倍液灌注至韭根处,同时加入新高脂膜800倍液以提高药效。此举可有效预防由蛆类引起的问题。

追施有机肥料。灌注后的3至4天内,在行间开沟施入腐熟有机肥料2000-3000公斤或饼状肥料250-300公斤,施后覆盖并浇水待土层沉积后,再覆盖细土,并喷洒新高脂膜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并防止病菌复制感染。

二、扣棚后的管理措施

温度调控。当韭菜苗长出后大约25天左右,可开始采摘。一旦出现苗床,则应及时使用新高脂膜来保护幼苗免受病菌侵袭,增强抗逆能力促进生长。此外,还需控制白天温度为20℃~25℃,夜间尽量保持温暖环境。

适当堆肥。在苗株长到6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堆肥,使土层厚度达到3厘米;再次堆肥则是在10厘米以上时,每次增加厚度至6厘米,最终形成全面的土地结构,为韭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施用成品与水源管理。在整个生长期内定期喷洒壮茎灵等植物激素以促进植株健康成长,并确保在割头之前不加水;随着第二刀收获接近,当 韵缨达到6厘米高度,可以结合浇水配给每亩追补合成氮磷钾等微量元素20-30公斤;最后,在收获前4-5天再次浇水。此后每一次割取都需要翻动地面使之干燥,让鳞茎暴晒,然后待新的叶片出现才重新浇水并施加堆肥与培育操作。

及时进行收割。当韃缨突破20-25厘米高度(通常是元旦前)就可以开始首次收获了。这一阶段最好选择晴朗上午进行揭开塑料薄膜,用专门设计用于切割鲜花的刀具从基部剪切所需部分。随后的每个节奏相隔20-25天进行一次性质相同的手续,一般第三次收获会落在春节附近,而总共可以做三四轮割取,最终产量约为每亩3000公斤左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