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回收新模式 跨行业循环再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高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膜的大规模使用,残留在田地里的农膜也造成了土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数据显示,全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膜残留在耕地中,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以农户受益为基本诉求,以市场为导向将农膜的生产销售和回收利用结合起来,从农膜的设计开始,建立起农膜生产、销售、回收、再生造粒以及升值应用的完整商业模式。我们为这个模式取名为PAR,即代表农业领域的应用循环回收(Post Agriculture Recycle),也代表了来源于农业的可追溯的再生树脂(Post Agriculture Resin)。”在首届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论坛上,云南曲靖塑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曲塑)总经理卢斌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PAR农业循环再生商业模式。 “造成农膜回收难有多种因素,比如低品质农膜回收利用价值低,多种颜色的农膜造成再生困扰,农户回收积极性低,回收渠道的不稳定性……这些对于后端的回收和应用都造成了一些困扰。”卢斌表示。为此,作为农膜生产商,曲塑结合市场的应用与回收的双需求,从源头就对农膜成分、工艺配方进行控制,使后续的回收再利用也变得相对容易。“我们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是全新的双易设计。设计超过农户需求的高强度与长寿命的产品,同时利于公司再次回收与使用;设置统一透明的颜色,利于下游制品的生产;根据下游制品特性比如收缩性,进行原材料配方上的调整;通过双易产品设计既让农户受益,也能保证下游的再生料品质控制与应用,这也是双易设计最精髓的地方。”卢斌说。 同时,针对农户回收积极性低,回收渠道的不稳定性的难题,卢斌提出了双向残膜回收机制,“我们利用公司渠道商、销售商、合作社等构建残膜定向回收渠道,通过以物易物,定金抵扣、回收奖励等办法,降低农户的农膜使用成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农膜回收实现可持续。”卢斌还告诉记者,回收后的残膜加工成再生颗粒,提供给下游企业升值应用,比如电线电缆管材、建筑材料、合成纸、工业用包装膜、收缩膜等。同时由于残膜来源单一可控,所以能保证再生料产品的稳定性与可追溯性,并且实现可追溯的LCA全生命周期评估。“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农膜市场农户受益、定向回收处理、再生料标准化生产,以及农膜再生料的升值应用,形成一个跨行业的循环再生模式。该项目为积极促进农膜的循环回收治理,农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探索模式。”卢斌表示。 数据显示,该模式已持续六年,公司有两个万吨级的农膜回收处理厂,已经回收达到7万余吨农地膜,平均每年净化150万亩土地。“我们希望通过多行业的价值链合作,PAR农业循环再生模式,同时借助GRPG的平台来实现农膜塑料循环的可追溯、可持续闭环,为我国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卢斌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