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三代人接力育好一棵树中国热科院历时37年育成一批橡胶树良种


新华社客户端海口2月24日电(记者罗江)中国热带橡胶研究所三代科研人员接续奋斗,攻克了橡胶树耐寒抗风资源缺乏、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技术难点,自主培育了适合我国植胶区环境特点的耐寒抗风高产新品种,支撑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科研攻关为橡胶树“强筋健骨”


天然橡胶是重要战略资源,在国防装备、航空航海、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不可替代,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领域也广泛应用。为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禁运,我国于20世纪50年展“橡胶北移”,经过多年努力实现在北纬18度以北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


尽管我国早已实现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但我国植胶区地处热带北缘,寒潮、台风天气频发,引进品种抗性普遍较弱,寒、风灾害严重。“为了突破发展限制,必须选育出耐寒抗风高产的新品种。”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橡胶研究所所长黄华孙介绍,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历经37年,选育了一批适合我国植胶区环境特点的新品种。

该团队系统搜集保存橡胶树种质资源6462份,筛选耐寒抗风高产种质79份,创制33份,构建了国际上数量最多、性状最优的耐寒抗风种质资源库。该团队育成耐寒抗风高产品种8个,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其中,育成的超高产品种“热研879”单产水平世界领先,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轻风轻寒植胶区,为该区域的丰产植胶提供了品种保障。

↑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培育的橡胶树早熟高产品种“热研879”。受访对象供图。


新品种支撑我国植胶区域持续扩大。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启动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选育工作。1983年至今,我国植胶面积从700多万亩扩大到1700多万亩,年产干胶由17.3万吨增加到85.6万吨。其中,该所培育的8个新品种占我国植胶面积的39.7%,新植胶园使用占比超过80%。


“过去海拔800米以上无法种植天然橡胶,如今新品种已经能在海拔1100米的地区生长。从纬度来看,天然橡胶种植区域从过去最北的北纬24度拓展到北纬25度。”黄华孙介绍,针对云南、广东植胶区低温寒害频发、耐寒品种产量低的问题,育成“云研77-4”等耐寒高产品种;针对海南和广东植胶区台风频发,育成“热研917”等抗风高产品种,使我国中重风害植胶区实现了高产植胶。


传承创新破解橡胶树“种业密码”

第一代天然橡胶科研人员通过引进、筛选天然橡胶品种,以及优化栽培技术推动天然橡胶种植区域北移,解决了“能不能种”的问题;第二代、第三代天然橡胶科研人员则聚焦如何解决“能不能种好”的问题。


种植约8年才能投产开割,开割5年后才进入旺产期,产胶周期长达30年……橡胶树是一种多年生热带高大乔木,生长周期长注定了育种工作需要一代代接续努力。过去,一名育种家刚参加工作时开始育种,可能到了退休都出不了成果。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引进国外品种发展橡胶产业,但直到1995年才选育出第一批国内的主栽品种。“我们在接过老一辈未完成的试验的同时,也需要从亲本选配和授粉杂交开始布置新的育种试验,再传承给下一代。”黄华孙说,一个品种的培育凝聚几代人的心血。


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高新生回忆起自己2005年刚参加工作时,国庆期间海南遇到强台风,大量橡胶树被风刮倒。已经退休六七年的老教授带队,领着他们跑遍全岛种植区调查灾情。上百亩橡胶林连片倒下,看不到一棵立着的树……这样的惨状令他心痛不已。“这是职业生涯的第一课,品种更新迭代滞后对产业、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太大了!”他说,从那时起他意识到了天然橡胶育种工作的责任和价值。


如今,许多已退休多年的第一代橡胶树育种专家,还经常会回到胶园、实验室看看,关注科研最新进展。追随老一辈的脚步,年轻的科研人员纷纷扎根胶园。胶农凌晨割胶,高新生和同事们经常跟着胶农调查橡胶树死皮情况;天不亮到地里测产量,取完胶乳到实验室一坐就是一天,晚上七八点才吃上一顿饭。高新生说:“研究橡胶树得跟着它的习性走,前辈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黄华孙(右二)、高新生(右一)等科研人员在胶园测产。受访对象供图。


接续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脚步不停。通过技术创新和育种规程优化,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将长达41年的橡胶树育种周期缩短到27年。依托高效育种体系,该团队培育出单产水平世界领先的橡胶树品种“热研879”。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李维国介绍,团队研发出涵盖天然橡胶产量、抗寒性、抗风性的早期预测鉴定技术,由此减少实际生产验证时间,从而更快筛选出优异的育种材料、缩短育种周期。


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助推育种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热带作物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构建橡胶树遗传转化、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和细胞工程育种等新型育种技术,加快选育橡胶树抗寒高产新品种。


“依托先进技术,年轻的科技人员不仅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育成新品种,还能为下一代科研人员积累经验、打好基础。”高新生说。


科技赋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尽管我国已经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但每年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与此同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亟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广大胶农稳定增收。


“天然橡胶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替代天然橡胶的作物。”黄华孙说,尽管胶价相对低迷,但天然橡胶用途广泛不会失收,也能长时间储存,是热区农民收入的“压舱石”。尤其在云南山区,割胶是许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以热研系列品种支撑海南、广东植胶区实现品种升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产量增幅超20%,年增加产值1.3亿元。同时,推动国内主要植胶企业在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基地40多个,总面积20多万亩,增加效益3000万元。


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还在国际上率先突破橡胶树体胚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建立了世界首个橡胶树体胚苗规模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株。早期种植的组培苗基本实现提前1年开割,相对芽接苗增产20%。此外,建立的“热研7-20-59”组培苗与香蕉“宽窄行”高效间作模式,每亩平均节本增效4800元。


黄华孙还指出,新品种橡胶树的天然橡胶质量符合高端用胶要求,已成功研发出用于C919、ARJ21等飞机轮胎专用胶,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资源安全保供提供了品种与技术支撑。


“团队全体科研人员围绕怎么种好这棵树不懈努力,让它长得更加枝繁叶茂。”高新生说 ,他们正在运用更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更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农民增收需求的品种,并加快自主培育品种的推广应用。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908940?d=134d760channel=weix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