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产业的腾飞,正是“十二五”期间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从2012年的62万吨产量增长至今年底预计的72万吨,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实现了10万吨的显著增幅,这份成绩单无疑为这一时期树立了优异的记录。
青稞不仅是我们国家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遍及全区65个县,为农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自2011年以来,全区粮食总产量已达93万吨,而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有理由相信会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跨越100万吨的大关。
日喀则市以其丰富的青稞资源而闻名,其中白朗县的“春青稞千亩千斤”示范田成为了一处展示当地农作物生产力的典范。在这里,“藏青2000”这款新品种被广泛推广,不仅提高了农户们的收入,还促进了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上升级换代。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大对优良新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力度。通过这些努力,到2015年,共推广高效品种达到120多万亩,有些地区甚至实现了每亩53斤以上的平均增产率,对本年度增加额达到了亿元以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对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长,而青稞因其均衡营养、低糖脂肪、高纤维素含量等特点,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类保健食品。此外,由于它所含有的β-葡聚糖成分具有降低血脂等保健效果,使得科研机构与企业更加重视对此类产品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工作。
今年1月13日,一项全球首创的事业——绘制出完整的人工黄豆基因组图谱成功完成,这一成果对于未来的麦类作物改良以及其他高原作物研究提供了宝贵见解。这一突破得益于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自治区大麦和牦牛培育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内众多学术单位共同协作奋斗之下取得。
在加工领域,也有许多公司致力于将传统食品制作转变为现代化多样化饮料产品,如月王生物有限公司就以每年的50吨红曲粉输出,并且通过发展基于青稞材料的一系列特色产品,如米饭、麦片、方便面等,最终实现每年的8000万元左右销售额。而在过去三年中,该公司投入超过7800万元用于研发新产品,并成功打造了一批深加工商品,比如红曲粉及β-葡聚糖粉,直接带动周边5家企业开展相应产品深加工业务,同时增加销售额达到了两亿元人民币以上。这意味着尽管从传统食品向现代化消费品转型路途漫长,但我们的步伐却迅速而坚定,不断扩展市场空间,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同时也确保农业产业链条延伸至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受惠于这个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标签: 农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