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味子的医疗保健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和产量持续下降,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连年攀升,这激发了栽培五味子的热潮。然而,不少人在没有掌握其生物特性和栽培技术的情况下盲目参与,一哄而上。这篇文章将探讨如何通过品种优选、驯化适应和修剪等关键环节来提高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效率。
早在20多年前,我县就有农民尝试栽培五味子,但最终都失败了。宽甸县的五味子良种繁育基地从1985年开始试验,但两次尝试也未能成功。第一次是直接采集野生苗进行栽培,而第二次则是使用未经优选的野生种子。但这两次尝试都遇到了问题,如难以栽活、抗逆性差以及结果不佳。
1993年,他们总结了过去失败的经验,并重新开始攻关。在了解到葡萄和梨等果树间杂交可以产生“后代超亲”的规律之后,他们对野生五味子进行了品种优选提纯和驯化改良。这包括挑选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植株作为育种亲木,同时铲除劣质植株,并通过异株授粉和交叉重复授粉等措施选择出高品质的种子。
接下来,他们将这些优良品种在露天条件下进行实生苗育成,然后定植于平地,以便它们逐渐适应高温干旱环境。此外,在小苗定植时即低位剪除主干,以促进幼苗基部萌发多条主蔓。此后,采用“长放”与“短截”相结合的原则轻剪枝蔓,使之迅速布满架面并扩大结果枝组,从而降低结果部位压力。
除了上述关键措施,还采用密植、树盘覆草、花期施硼及人工授粉等辅助手段,最终取得显著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亩产达到了225千克(5年生)至240千克(6-7年生),远高于未经改良的野生品种。此举证明了通过科学方法的人工栽培,可以有效提升五味子的生产效率,为市场提供稳定的供应,同时保护自然资源不受过度开采之害。
标签: 农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