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业绩未来之路展望

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据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时始猪已经成为养殖的主要家畜之一。中国的养猪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字里的“家” 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本义是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可见猪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着不解之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养猪业基本是分散、传统的养殖方式。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批机械化猪场,逐步开始使用机械代替部分手工操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工厂化的养猪场在沿海地区诞生,以后逐步影响到内地,但仍是以劳动力和人工操作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30年来,中国的养猪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养猪业从业人员的现代化 养猪业的用工荒问题 一般来说,在中国一个万头猪场需要员工25~30人。规模化猪场中多数猪场除了几个主要岗位外,一年中要更新1~2次,老板经常为像配种、产房等关键岗位走人而苦恼。所以养猪的老板经常感叹养猪的工人难找,猪场难留住人。回顾历史,70年代以前中国的猪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往往一个村就相当一个中型的养猪场,家家都养几头或十几头猪。家庭成员每天利用闲暇时间打理一下猪圈、喂猪也轻松惬意。改革开放以后,规模化猪场的兴起,虽然也利用了部分机械养猪,但当时中国因为人口福利劳动力充足而且用工价格低廉,使中国的养猪业走上了劳动力密集型的道路。时至今日,很多地方的猪场里还是40~50岁的人是养猪的主力,随着全国各地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农民变成了市民,种地的变打工,农村变城镇。当农二代逐渐习惯了城市化的生活,他们所要求的东西不再像父辈们那么简单,我国的养猪业也逐渐步入高劳动成本时代,传统猪场工作性质和环境不再能吸引现在的年轻人。我也见过在猪场工作的畜牧专业的中专生、大学生,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猪场长期工作下去,很多人的回答是猪场的环境比较封闭,多数猪场不能上网,也不允许外出,特别是养殖场几乎没有节假日。员工觉得生活单调,加之现在许多规模养猪场是私人投资或承包,老板们只顾着养猪赚钱,对员工的福利和培训并不是很重视。所以许多养猪场变成了培训中心,年青人到这里学会一些实际操作经验以后就立马走人,他们也只是利用猪场作为一个跳板,工作一两年以后有了实践经验就跳槽去做饲料、药品厂家的销售代表或技术支持。这样可以在城里生活,而且待遇也更优厚。怎样才能留住有能力有技术的年轻人?如何年轻一代加入到养猪的队伍中来?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未来的养猪人 我看到一些关于国外养猪业的报道。在荷兰,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万头猪场最少只需要3个人。主要靠自动化设施、设备完成,工作人员只需观察一下猪场的健康状况。而他们照样可以周六周日谈恋爱、旅游、度假。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母猪不在周六、周日生产,即使不能完全避免的,把纸末和锯末铺好走人,小猪自己断脐带,母猪由自动饲喂系统投料。由于国外劳动力成本高,他们走的是少用人,降低劳动成本的道路。欧美国家基本没有规模化猪场采用人工喂料,手工清粪工艺。自动输送料设备及饲料散装技术,全漏缝地板和水泡粪工艺不仅将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最大限度减少了猪的应激,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反观中国的养猪业,所有的散户和99%的规模猪场都采用人工饲喂的方式,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今中国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日渐凸显,猪场用人的成本也步步高升,中国养猪业也必然走上欧美国家那样的自动化道路,养猪场变为工厂,而未来养猪业的主力军应该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熟悉养猪设施、设备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使他们成为既有技术,又能赚到钱的职业工作者。养猪企业也可以像工厂一样上班下班,能充分享受到城市文化生活。养猪既是谋生手段,又使他们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产业工人。有这样一批有朝气有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养猪产业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现代化养猪距离我们有多远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本世纪猪价大起大落的背后,有结构性的因素,中国养猪业以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为主,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有利时一哄而上,无利时一哄而散。也有疾病流行的因素,从全国山河一片红,到全国上下一片兰,再到一些专家戏说的中国没有流行口蹄疫,中国只有五号病,这些对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打击是惨重的。从养猪水平上来看,我国的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平均14头左右,规模化猪场平均18头左右,而欧美养猪业发达的国家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在22~25头,更有甚者像荷兰一些养猪发达国家可达到27~28头,比我国高了近10头左右。对于中国这个母猪存栏4000多万头的养猪大国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资源浪费,用了这么多粮食、人力、物力养出来的猪生产力只是别人的六成,无疑中国的养猪业的生产力被严重禁锢了。如果每头母猪多提供一头商品猪,我国生猪生产量提高将近一成,如果能达到欧美国家水平,按现在母猪存栏,13亿人吃猪肉根本都不是问题。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让我们看看我国和欧美养猪的差异。 猪场自动饲喂系统的广泛应用 欧美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基本没有猪场采用人工喂料,自动输送料设备及饲料散装技术的应用不仅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最大限度减少了猪群的采食应激,提高猪群生产效率。而我国所有散养户及99%以上规模猪场都采用人工喂料,消耗大量劳动力。 母猪智能饲喂群养已经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荷兰Nedap公司的Velos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是把整栋猪舍做为一个很大栏,空怀和妊娠母猪都可以在这里饲养,猪舍按功能分成几个区域,有母猪休息区、饲喂区、配种隔离区等。饲喂区根据母猪的多少设置饲喂站,母猪饿了会知道走到饲喂站去吃料,饲喂站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定量投料,它的关键技术是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能准确识别个体母猪信息,从而能根据母猪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精细化饲喂,并能自动分流发情需要配种的母猪,并能把母猪状况传送到远端的计算机里,实现精细的数据管理。利用自动饲喂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母猪的应激和杜绝不及时配种,各阶段喂养不当,疫苗免疫不及时等造成的损失。国内一些猪场使用了velos系统也达到了很好的生产成绩,湖南某猪场采用这套系统,3个工人就可以管理400~600头母猪,出栏保育猪1万头以上,平均每头母猪提供23~25头仔猪,母猪的健康状况和使用年限也得到了改善。 猪舍环境控制 在欧美许多猪场发现,改善猪群生产环境的投入可以大大改善猪群生产性能,主要体现在猪场的降温保暖和空气质量控制。国外的规模化猪场几乎全部安装了冷热风机和空气净化系统,很多猪场的猪舍还采用了全密闭式设计,有计算机自动控制,让舍内温度常年处于猪最适合的温度,极大提高了猪只的生产性能。如美国的airworks系统就是其中的代表。据统计夏季采用水帘风机降温可使母猪断奶配种率提高5个百分点,而育肥猪夏季降温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大大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而且育肥猪成活率和保健治疗的药物大大减少。 猪场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欧美猪场普遍采用猪场管理软件,不仅重视数据的采集,更注重猪场的数据统计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发给当地的养猪协会或兽医协会由专家帮你发现猪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母猪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母猪处于空怀、妊娠、分娩和待配了如指掌。不用信息技术,不知道这头母猪何时生产,何时下床总要翻生产记录。作为一个生产管理人员,每头可以看到不同母猪在不同生理状态头数、胎次、年龄结构及生产成绩。让母猪这个生产机器总处于优化的高速运转状态。还可以让每头初生小猪打上唯一的耳标识别码,在销售时,每头生猪的生长免疫情况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追溯,从而杜绝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猪场管理软件还可以精确的计算养殖成本,减少浪费。一名美国养殖专家到南宁来讲课,他说在国外养猪场不使用猪场管理软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实现规模化养猪,实现标准化繁殖必须走信息化之路。 养猪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现在多数猪场的老板和老总们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既不会使用计算机也不会上网,对自动化养猪设备不是很了解,对现代化养猪认识不足,也就没有愿望去改变现在的养猪模式。现在猪场工人文化水平比较低,无法使用自动化的养猪设备,也很难进行猪场信息化的改造。中国养猪工人的工资水平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比较低,也还不足以激发养猪场自动化改造的。 其次现代的养猪业要实现高投入、高产出,中国的养猪业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要实现每头母猪提供25头商品猪的生产目标,就需要在环境上加大资金的投入,给猪创造良好的通风、换气和温度、湿度条件。很多养猪场不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而目前中国大规模猪场,占全国生猪出栏比例还比较小,但规模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特别是经过这几次猪价波峰波谷的洗礼,未来强者越强而弱者更弱。而大型、超大型猪场的出现必然要求进行现代化、标准化的改造。可以这样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目前中粮集团、海南罗牛山、泰国正大集团、温氏集团、雨润集团、网易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正在快速扩张,他们必将给中国养猪业带来新的气象。 再次现在多少自动化养猪的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引进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国内虽然也有很多养猪设备生产企业在模仿国外的技术,但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是有一些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的发展这些问题迟早会被克服的,养猪业的明天会更好。 最后国家对现代化改造的扶持力度不足,现代化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猪场向银行申请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生猪不能作为资产来抵押。而国家扶持的那点资金也是杯水车薪,传统猪场的融资渠道比较窄,也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 养猪业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有句古话做事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现在是一个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智能化家电、手机走进平常百姓的生活,现代化、智能化的养猪离我们也不会太遥远了。其次地利中国是养猪大国,而猪肉又是国人餐桌上必备的食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面前,企业的快速扩张需要标准化和信息化,而提高养殖水平,提高单位生产效率才是生存发展之道。那么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才能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最后是人和,当老一辈养猪人逐渐提出历史舞台,养猪业的发展还要看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文化有技术,他们不再愿意从事高强度,环境差的体力劳动,而这些劳动会被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取代,他们将成为有地位,和蓝领工人一样的产业工人,实现3~5个人管理一个万头猪场不是梦想。 中国养猪业现代化之路虽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历史的车轮正向那个方向前行。养猪业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养猪业现代化之路还任重而道远,吾辈还需多努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