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眼前的七百多亩“速生杨”,心中满是期待和希望。这些树苗早已在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势喜人,似乎随时都能变成现金。但就在收购公司国特科技的突然变故后,他们被抛入了无助的境地。合同无法履行,这些种植户找不到救星,只能束手无策。
去年3月份,他与国特科技签订了一份“速生杨定向育苗造林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违约后的赔偿责任,但现在这个合同变得毫无价值。300多户种植户辛勤种植了793亩“速生杨”,但直到今年3月,他们仍然等待着国特公司的收购。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切计划都破产了。国特公司的主要领导受重伤,公司陷入瘫痪状态。这使得所有关于收购的事宜都被推迟,不知道何时才能解决。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树苗依旧没有找到买家。
尽管国特公司最终与种植户重新签订了一份补充合同,并承诺明年3月31日前带根统一收购,同时支付每亩1000元资金,但这并未能完全安抚他们的心情。他对此表示:“白纸黑字的合同都不靠谱,口头上的承诺怎么敢信呢?”
他和其他种植户一样,对未来感到担忧。不论是国家还是私营企业,都应该认真对待农民和他们辛苦栽培出的果实,以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受害。在这个自然之美与经济利益交织的情景中,他只能等待着,看看未来的哪一天能够给这些树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家。
标签: 农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