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韭菜扣棚前姬菇似雪覆盖后管理如行云流水

一、扣棚前的准备工作

清理韭畦。经过霜冻后,韭菜的营养已转移到鳞茎内,叶子开始枯萎,这是我们采摘和管理的最佳时机。此刻,我们需要清除所有干燥、枯死的植株以及杂草,以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扒露韭根。清理完畅后,我们将土壤从每个墩上挖开,让鳞茎暴露在空气中,使其受日晒夜涼,促进休眠状态并消灭潜伏在根部的害虫。在扒露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损伤到韭根。

灌注防治剂。等到6至8天之后,每公顷土地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溶液或80%敌百虫500倍粉末80公斤进行灌注,同时加入新高脂膜800倍液以提高药效利用率,为防止韭蛆侵害做好准备。

及时施用补肥物质。在灌注后的3至4天内,在行间开沟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至3000公斤或饼状肥料250至300公斤。施入后覆盖土层与原始水平平齐,然后浇水待土层沉下再覆盖细土,将其紧密封闭,并立即喷洒新高脂膜提升养分吸收效率,同时预防病菌复制和感染。

二、扣棚后的维护措施

调整温度环境。当出苗达到25天左右时,便可以看到初见苗床。此刻应及时喷洩新高脂膜以避免病菌侵袭,增强幼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生长。此外,在塑料棚内部保持白天温度控制在20℃以上25℃之间,而夜晚则尽可能保温不失热量。

适当堆培材料。一旦幼苗长至6至7厘米高度,就需进行第一次堆培操作,使得土层厚度达3至4厘米;当它们长到10至15厘米之际,再次堆培,但此次厚度为6至7厘米,每轮进行两三次,可以使得韭菜底部形成坚实的地球丘陵,而行间则逐渐变成沟渠形态。

合理管理滋润与补充养分。在整个生长期间定期喷洒壮茎灵,以助于 韵菜呈现粗壮且鲜嫩多汁的特征。而在割头前不予给水待二刀发育成熟之后,当它们达到6厘米高度时结合浇水追补合成氮肥20-30公斤。在收获前四五日再次浇水,此后每一次割取都需同时扒起垄地晾晒鳞茎直到新的叶片出现便重新浇水并堆培。

及早收获标记。当植物达到20-25 厚度,即元旦前后,可开始采摘第一批韭菜。这时候最好选择晴朗上午的时候,用专门用于割削根部来确保整齐无残留。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每隔约二十五天切割一次,最终能产出大约三千公斤/亩的大量韭菜品种,有利于农作物健康持续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