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江地区,实施小麦抗旱节水灌溉的综合技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包括:1. 选择适宜的抗旱、节水型小麦品种。在条件较好的地块,可以选用高产稳产且具有良好抗旱和节水特性的品种如邯6172、石家庄8号以及兼顾水旱条件的邯5316等。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块,则应采用更具抗旱能力的品种,如邯4589、石4185。2. 确保足够的土壤湿度进行播种。在缺水的情况下,每亩需灌注50立方米雨水,以确保0-200厘米土层中的贮水量达到90%左右,避免提前播种以减少浪费。3. 合理施用肥料,全部底施。在每亩耕地中使用有机肥2.0立方米、磷酸二铵15-20千克、尿素15千克及钾肥15千克,并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微量元素。此外,在某些地区通过调查显示,一次性全面施用并不需要追加其他养分。4. 适时晚播以充实收成。在确保幼苗安全越冬的基础上,可适当推迟播植时间,以减少冬季耗费大量水资源,小麦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至20日,目标苗数为35-50万(若于10月10日开始则每天增加1.5万,最多达50万)。5. 在秸杆还田的地块必须进行越冬浇灌,以提高土壤密实性保障幼苗安全过winter。此外,还要落实防洪措施并保证关键时刻提供充足的供给。一方面要在春季对麦田进行锄除保护;另一方面,要在紧要关头补给足够数量的人工降雨来最大化利用灌溉系统带来的增产效果。大约在春季的小麦生长阶段,只需两次人工浇灌即可完成从拔节到扬花再到籽粒形成各个阶段所需的人工降雨工作。这一策略显著提高了整个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科技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为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