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小麦田农药减量技术水平,持续推动我国小麦优质高产,中国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管理办公室于5月22日在河南兰考召开“2024年小麦省力化精准施药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与评价咨询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柏连阳线上参会,河南省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刘学、毒理审评处副处长陶玲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李锦辉、全国农业技术与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副处长刘慧、河南省植保站站长李好海、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毛凤梧、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周小毛、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鲁传涛、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周琳,项目首席、植保所黄啟良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经专家组田间观摩、实地测产、室内评价咨询,一致认为,以缓控释药肥和减量增效功能助剂为核心的省力化施药技术方案,对小麦茎基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效明显优于常规施药区,在减少1次施药,减少劳动力投入33.3%,减少肥药成本15.2%的情况下,增产幅度达到25.4%,值得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指出,黄泛麦区当前面临小麦茎基腐病、赤霉病两大新问题,苗期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该项目在施药方式上(药肥种同播)有自己的创新,赤霉病施药防飘移也有长处,希望与其他防控技术融合,成为小麦病虫害绿色全程防控中的两个关键措施,在黄泛麦区进行推广,产生更好的效益。其他与会专家指出,茎基腐病已经成为河南小麦的第一大病害,生产上主要依赖包衣拌种,但是包衣拌种的高效农药并不多,效果只能达到60%-70%,缓控释药肥的应用为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通过药肥种同播替代传统的种子包衣,不仅省工,还对种苗安全;特别是持效期相比非常明显,既可以持续长效防治病虫害,,还能兼顾小麦全生育期的营养平衡,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建议加大在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病虫害发生条件下的试验示范。
22日下午,与会专家对来自周边省区近500名专业化和小麦种植大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和现场交流。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为国家粮食“稳产保供”以及为农民“增收节支”,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