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确保冬季贮藏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我需要选择那些叶色鲜绿、含水量适宜、生长周期较长的中晚熟白菜品种。在小雪降临前后,我将对这些植物进行收获,以避免机械操作造成损伤,并从植株中移除任何病害或受损部分。此外,在没有强烈寒流的情况下,我会在阴凉处让白菜晾几天,目的是通过降温和散发水分来防止初期脱帮并减少烂窖的风险。
接下来,我将采用不同的贮藏方法。第一种是窄沟埋藏法。我会在便于取用的地方挖一个南北走向的小沟,深度为40-50厘米(略高于白菜根部),宽度为1米。我将根据白菜的质量进行分级,然后去除残叶。当气温降至0℃左右时,将白菜根部朝下紧密排列于沟内,上面覆盖2-3厘米厚的地面土层。随着每次强冷波前行,我的任务是再次覆盖上一层稍微冻结的地面土层,最终一次性盖上30-40厘米厚的地面土层。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活窖。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会在地上和地下各自挖掘出一个尺寸为1.5米深、2.3米长和2.3米宽的大型活窖。我还会在窖顶上搭建玉米秧棚并覆盖15-20厘米厚的地面土层,再踏实以确保稳固。在窖顶中央,每隔3米留有一块约0.2平方米大小的通风孔,以及位于南侧的一扇入口洞口。待傍晚时分,当温度有所下降时,便可将白菜带入到这个封闭空间里,双排垛成6-7个堆,每两个堆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供通风。一开始,全天都要保持开启状态,但过了10-15天之后,就可以倒一次堆以改善空气流通情况。此后随着温度进一步下降,只需在晴朗午后的短时间内打开通风孔即可。
最后一种方法则是在室内进行贮存。在收获后的数周里,让白菜晾干以去除多余湿气。当温度跌至−3℃以下时,便立即将其转移到室内低温区域储存起来。我通常采用双排立垛方式,每两层之间放置高粱秧作为间隔物。而且,在整个储存期间,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如腐烂叶片,都要及时检查并整理以保证整体质量不受影响。
在管理贮藏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旦“立冬”与“大雪”这段时间过去,那么我就要努力维持窑温保持在0℃左右,同时利用夜间自然风力来调节环境,从早晨6点半开始放风直到傍晚12点。如果条件允许,即使有必要也可以持续通宵开放窗户加速冷却。此外,要频繁翻动堆积中的植物,以促进新鲜度,这通常包括三次翻动行动。“大雪”结束至“立春”期间,这是我一年中最严酷的一个季节,因此每隔15到30天我都会至少翻一次垛,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放风策略,以避免冻坏。但到了“立春”,当季节逐渐变暖的时候,我就要特别关注防热防冻措施,比如增加夜间和清晨的通风次数,同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如果午后气候炎热,则应适当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还需不断地检查并清除掉任何腐烂或不良部分。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